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
(宝安中学、潮阳一中、桂城中学、南海中学、普宁二中、中山一中、仲元中学)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尹鸿
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却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所谓“屌丝”电影到所谓“毒舌”电影,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高票房的电影和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30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应该说,娱乐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的充分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市场,无疑是“饮鸩止渴”。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危机,而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对于娱乐内容来说,遵守审美底线和伦理底线几乎是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共识。对“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对涉及吸毒、盗抢以及其他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人格美化”,对违背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善恶有报”的正义审判,对外表丑陋、行为丑恶的过度放大等,都触及电影的伦理和审美底线。这种底线,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还可能通过“分级”来限制,而在中国目前的审查体系中,审美和伦理问题处于灰色地带,缺乏必要的行业监管和舆论监督。因此,我们希望电影从业者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青少年特别是低幼观众的不良影响。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经指出,“软实力”体现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理应担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也许,有人怀疑电影“担当”与电影票房之间会存在冲突,但如果我们就近看看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单,就会发现,这些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它们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尊重。如果说人活着需要点精神,那么电影也不例外。如果说我们的价值观担当曾经制约了观众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
所以,对一些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和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没有底线等现象,仍然值得我们保持一种清醒而审慎的批评态度。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中国电影需要挣钱,但更需要的不是趴着而是站着挣钱;电影是商品,但首先必须是一种有文化的商品。有观众说过,“我们爱电影,从来不是因为电影能赚钱,而是因为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感动”。也许这才是观众对中国电影最诚恳的期望。
在电影适应市场、满足观众、追求票房的同时,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票房与口碑的差异、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的错位、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的冲突,也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叫好”与“叫座”的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不满足。特别是近年来,在电影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之后,部分电影特别是部分高票房电影,盲目追求票房至上、娱乐至上。这种把票房作为价值评判唯一标准的“唯票房”趋势,需要我们反思。
(《人民日报》2014年9月5日 24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
B.“娱乐至死”的追求使得如今的中国电影呈现勃勃生机,获得了较高票房和较高收视率。
C.虽然“毒舌”电影、“粉丝”电影和“恶搞”电影取得了较高的票房,但这些电影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D.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娱乐至死”化,虽然不断刺激放大着欲望,但不利于心灵的净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是20世纪的弗洛伊德,都表明的对娱乐精神的理解,认为娱乐无罪,强调了“欲望的宣泄,压力的释放”的合理性。
B.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错乱、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无底线等现象,反映的可能不仅仅是影响文化的自轻自贱,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
C.电影要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文明的文化自觉,引人向善向上;电影从业者要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观众的不良影响。
D.国产电影要有份额和票房,但更要有对人性、人道、人格的足够尊重,对公平、正义、善良的充分敬意及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媒介多样化以及全球电影观众年轻化,使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也出现了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的冲突。
B.如果一味地追求票房价值,忽视文化的基本伦理和审美底线,缺少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当,国产电影的危机就可能不仅仅是技术危机,还是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C.奥斯卡提名的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可以说价值观的“吸引力”造就了这些电影的成功。
D.如何给观众带来感动,这是中国电影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这种感动不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是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是不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
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句。
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与其观点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对朋友的满怀思念,其中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4段详细叙述“她”的行程与“他”的住地,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在大漠戈壁生活的艰苦和“她”前去分手的决心。
B.“他”引用孟子的句子,说明“他”虽然身处荒漠戈壁,但是胸怀理想,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C.小说写“夏花”,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孩的形象。
D.文中“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中的“居然”,说明青菜在戈壁出现是奇迹,同时为后文写大漠里的“菜地”作了铺垫。
E.小说中司机的介绍,不仅使“他”的形象更为丰满,而且照应了标题“大漠里的旗帜”,这样的设置,匠心独运。
(2)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为什么以“大漠里的旗帜”为题。(6分)
(4)根据小说末尾的情节,推测“他”与“她”的爱情结局,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而“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轻松愉快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治学、研究中,王先生凭的是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
“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随心所欲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生活中的王先生讲究原则,对自我的要求严谨至极。
我认为,王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他在一生中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刚刚从物质上富裕起来的社会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在我眼中,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
三十年前尚未结识他时,我对他的认识与当前人们对他的认识大致相似: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会玩儿、有天分,眼力好、神。我第一次去见王先生时,还抱着“会一会”的心态。与王先生一交谈,令人折服。他对行话、术语不仅很熟,尤其用词之间的搭配准确,俨如硕果仅存的老木匠。这不仅要具有工匠一样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对古建、园林、大木作、小器作的工艺和技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需极深厚的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
王先生的收藏涉及古琴、漆器、家具、造像等诸多门类,多著录于《自珍集》等著作,出版至今未发生真伪之议,可见其鉴赏水准。对于出书他有一股和自己过不去的精神:每本书内容必须新,观点需明确、考据要翔实……他曾多次说过,出版著作最怕重复,不应给读者“炒冷饭”。
王先生既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业界公认的权威,还能被工匠称为“行家”。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这么多年来,海内外的朋友们请王先生吃饭,常去比较讲究的酒店,生性简朴的王先生其实并不喜欢。每一道菜上来,他会下意识地先拿筷子把菜里边放的虚的东西,如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挑出去——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真的刻意想做这件事,这个动作完全是出于对形式主义潜在厌恶的本能。
原因在于,王先生奉行的原则是干实事,不务虚。恰似明式家具,不设非功能的装饰部件。好的明式家具,拆不走一个部件,一拆它就塌了,就散了。换言之就是没有纯为装饰而设置的部件,不刻意装饰却能做到最佳的装饰效果,这才是真本事。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爱讲形式,重宣传、包装、依赖炒作,一些行业、一些活动,本来与文化无关,却拿“文化”说事,对此,王先生曾笑称“这叫缺什么补什么”。
王先生一生研究古代家具,他一直想设计打造一件融入自己思想的家具,一九九五年得到了两块花梨大板,他约我与他一同设计打造了一件大画案。务使两块木料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要让大案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结构考究,无钉无胶。大案制成后,重近半吨,好不容易请人搬上了六层的公寓。
第二天,师母告诉我,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
大案一直在王先生的书房,《锦灰堆》、《自珍集》等广大读者喜爱的著作都是他在此案写就的。他特作了一篇案铭,其中“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言简意赅地表述了王先生的审美观。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追求的是格调和品位,反映到器物上就表现为和谐和文人气质。此案当为一例,其通体无一处刻意装饰,既有宋元的神,亦富时代感,其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链接】
①到底明式家具的特色在哪里? 它为什么吸引着王世襄六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呢?王世襄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坚质细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现在全世界都公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具流派…… 到了明中叶,家具不只工艺好,木料也好,尤其是以黄花梨木造成的家具,天然文理,尤为华美。”(荣宏君《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这与他在治学、研究中,有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是分不开的。
B. 王世襄先生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的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C. 王世襄先生在酒店吃饭,总会把菜里边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放的花瓣等挑出来,以此表达他对形式主义的厌恶。
D. “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这一细节表现了王先生的率真和拙朴。
E. 王先生一生注重做实事,他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工匠眼中的“行家”,他做事力求完美,自我要求严谨。
(2)结合文本,概括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观”的主要内容。(6分)
(3)请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分析第3自然段议论的作用。(6分)
(4)为什么说“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与其观点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对朋友的满怀思念,其中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4段详细叙述“她”的行程与“他”的住地,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在大漠戈壁生活的艰苦和“她”前去分手的决心。
B.“他”引用孟子的句子,说明“他”虽然身处荒漠戈壁,但是胸怀理想,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C.小说写“夏花”,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孩的形象。
D.文中“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中的“居然”,说明青菜在戈壁出现是奇迹,同时为后文写大漠里的“菜地”作了铺垫。
E.小说中司机的介绍,不仅使“他”的形象更为丰满,而且照应了标题“大漠里的旗帜”,这样的设置,匠心独运。
(2)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为什么以“大漠里的旗帜”为题。(6分)
(4)根据小说末尾的情节,推测“他”与“她”的爱情结局,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世襄:世好妍华,我耽拙朴
田家青
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而“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轻松愉快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治学、研究中,王先生凭的是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
“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随心所欲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生活中的王先生讲究原则,对自我的要求严谨至极。
我认为,王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他在一生中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刚刚从物质上富裕起来的社会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在我眼中,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
三十年前尚未结识他时,我对他的认识与当前人们对他的认识大致相似: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会玩儿、有天分,眼力好、神。我第一次去见王先生时,还抱着“会一会”的心态。与王先生一交谈,令人折服。他对行话、术语不仅很熟,尤其用词之间的搭配准确,俨如硕果仅存的老木匠。这不仅要具有工匠一样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对古建、园林、大木作、小器作的工艺和技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需极深厚的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
王先生的收藏涉及古琴、漆器、家具、造像等诸多门类,多著录于《自珍集》等著作,出版至今未发生真伪之议,可见其鉴赏水准。对于出书他有一股和自己过不去的精神:每本书内容必须新,观点需明确、考据要翔实……他曾多次说过,出版著作最怕重复,不应给读者“炒冷饭”。
王先生既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业界公认的权威,还能被工匠称为“行家”。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这么多年来,海内外的朋友们请王先生吃饭,常去比较讲究的酒店,生性简朴的王先生其实并不喜欢。每一道菜上来,他会下意识地先拿筷子把菜里边放的虚的东西,如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挑出去——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真的刻意想做这件事,这个动作完全是出于对形式主义潜在厌恶的本能。
原因在于,王先生奉行的原则是干实事,不务虚。恰似明式家具,不设非功能的装饰部件。好的明式家具,拆不走一个部件,一拆它就塌了,就散了。换言之就是没有纯为装饰而设置的部件,不刻意装饰却能做到最佳的装饰效果,这才是真本事。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爱讲形式,重宣传、包装、依赖炒作,一些行业、一些活动,本来与文化无关,却拿“文化”说事,对此,王先生曾笑称“这叫缺什么补什么”。
王先生一生研究古代家具,他一直想设计打造一件融入自己思想的家具,一九九五年得到了两块花梨大板,他约我与他一同设计打造了一件大画案。务使两块木料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要让大案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结构考究,无钉无胶。大案制成后,重近半吨,好不容易请人搬上了六层的公寓。
第二天,师母告诉我,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
大案一直在王先生的书房,《锦灰堆》、《自珍集》等广大读者喜爱的著作都是他在此案写就的。他特作了一篇案铭,其中“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言简意赅地表述了王先生的审美观。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追求的是格调和品位,反映到器物上就表现为和谐和文人气质。此案当为一例,其通体无一处刻意装饰,既有宋元的神,亦富时代感,其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环球人物》2015年第2期,有改)
【相关链接】
①到底明式家具的特色在哪里? 它为什么吸引着王世襄六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呢?王世襄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坚质细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现在全世界都公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具流派…… 到了明中叶,家具不只工艺好,木料也好,尤其是以黄花梨木造成的家具,天然文理,尤为华美。”(荣宏君《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这与他在治学、研究中,有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是分不开的。
B. 王世襄先生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的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C. 王世襄先生在酒店吃饭,总会把菜里边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放的花瓣等挑出来,以此表达他对形式主义的厌恶。
D. “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这一细节表现了王先生的率真和拙朴。
E. 王先生一生注重做实事,他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工匠眼中的“行家”,他做事力求完美,自我要求严谨。
(2)结合文本,概括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观”的主要内容。(6分)
(3)请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分析第3自然段议论的作用。(6分)
(4)为什么说“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个面相凶悍的中年男人在候车室吸烟,旅客纷纷_______,这时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棒棒糖走近男人说:“叔叔你吃糖吗?比吸烟好。”男人露出尴尬的笑容,随即掐灭了香烟。
②考生如果有一两项业余爱好方面的特长就会让考官_______,而且成绩越突出,离自己的专业越远,给考官的印象就会越深,有时候考官甚至会考虑因此而特别录取这样的考生。
③被众多家长誉为教辅“神书”的上海《一课一练》即将走出国门,以“上海数学一课一练”之名在英国出版。谁说中国教育不先进?这次中国基础教育成果令西方国家_______。
A.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B.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C.侧目而视 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D.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北京四知堂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先生常年在外,却心系故土和家乡教育,为激励家乡学子发奋学习、教师潜心育人,最近向母校先后捐赠了10余万图书。
B.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全球最快的轿车车型问世!奔驰官方改装商Brabus声称,其基于奔驰顶级轿车S级打造的新款SV12 R Biturbo 800轿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这将使该车成为全球最快的轿车。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从考古证据来看,人类的历史可以上溯二三百万年,但社会大众能够看到并熟知的,不过数千年。___________________;而数千年来的历史,却经历着人类自身不断的创造与积累,时至今日,我们尚能见到数千年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凤毛麟角,实属万幸。
A.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之所以淹没,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写就沧桑,自然的神力足以削山填海
B.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之所以淹没,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自然的神力足以削山填海,写就沧桑
C.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写就沧桑,自然的神力足以削山填海,所以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之就淹没了
D.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自然的神力足以削山填海,写就沧桑,所以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之就淹没了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②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③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17.下面是广州图书馆新馆门前雕塑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含标点符号)。(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年11月,又到了大学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小明的表哥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是考公务员,但从去年开始,国家公务员报考开始降温,况且还有可能分到基层待遇较差的单位;二是自己创业,因为前不久网上关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身家超百亿的新闻也极具诱惑力;三是继续深造,考研读博。
对于以上几种选择,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七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中国电影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娱乐至死”的追求。(3分)
2. A【解析】曲解文意,选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强调的是“心灵净化”和“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升华”。(3分)
3.C【解析】遗漏重要信息,选文第五段最后一句“如果说我们的价值观担当曾经制约了观众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造就电影成功的不仅是价值观的“吸引力”,还应有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3分)
4.C【解析】折,批评、指责。(3分)
5. D【解析】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 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3分)
6. C【解析】“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的赏赐不是因为著书,而是因为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
7.(1)(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不礼待他,等到他请求提出疑问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5分,“造”“初不之礼”“大”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1分)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5分。“据”“侍”“乖”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8. 特点:雨大,及时(2分,每点1分;答“凉”“冷”不给分,因为“凉”“冷”也是因为雨大)。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
9.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1分),关心国计民生(2分)的诗人形象。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1分),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1分)。
【附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任上,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屋漏床床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稍加变化;“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农务村村急”句。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喜”字是全诗的中心,诗人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10.(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注:答“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亦可)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表现"她’前去分手的决心”有误,"她’的行程同样表现的是"他’所处的大漠遥远而艰苦。B引用孟子的话,是表明他的吃苦耐劳,不怕艰苦。C “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孩的形象”这一说法于文依据不足,因为她也曾动摇过。)
(2)6分。答案:①帅气阳光,充满诗意。“他”是大学野草诗社社员,朝气蓬勃,诗情满怀。②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从美丽校园到大漠戈壁,面对艰苦,“他”积极适应,读诗种菜,乐观生活。③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大漠戈壁,工作艰苦,独自一人,孤独寂寞,但“他”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④忠于爱情,执着真诚。大学里与“夏花”相爱,工作后写信看信,菜地的“旗帜”上写着“生如夏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3)6分。答案:“大漠里的旗帜”是小说的线索,连缀起各个片段,并且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或表现了人物形象)。①“他”上大学时,“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名旗帜”。②大漠里,“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③“他”不怕艰苦,热爱生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大漠戈壁树起了一面精神的旗帜、人生的旗帜。(从“线索”“内容”“主题或形象”三个角度作答,每点2分)
(4)8分。答案一:“她”毅然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来到身处大漠的“他”的身边。他们有爱情的基础,“她”的心里是爱“他”的,大漠之行让“她”重新认识了“他”,被“他”深深打动了,“她”最终听从爱的召唤,回到“他”的身边。(推测爱情结局,4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益至上,能够坚守爱情的人值得肯定和赞扬。(表达看法,4分)
答案二:“她”虽然很感动,但最终不能忍受大漠的艰苦,选择了分手。“她”是爱“他”的,心里有很多的爱恋和不舍,但现实很残酷,“她”不可能忍受大漠的艰苦与孤独,父母也不会同意“她”去大漠,现实这道鸿沟使两人最终无奈分手。(推测爱情结局,4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益至上,在爱情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人放弃爱情而倾向于利益,这种选择也无可厚非。(表达看法,4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 C项,“以此表达”不准确,原文是“潜在厌恶的本能”;D项,不够准确,主要是突出他高兴的心情和率真的性情,1分;B项是对部分段落内容的概括,2分;E项是对全文整体内容的概括分析,3分。)
(2)6分。答案:①讲求实用,不刻意装饰却能收到最好的装饰效果;②制作精巧,造型简练典雅,风格独特;③精于选料,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材料,保留材料天然的纹理。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顶峰。(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3)6分。答案:①承接上文,强调王先生一丝不苟、讲究原则的治学态度,总领下文,突出王先生的贡献;②表达作者对王先生在学术、收藏和中国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的赞美与崇敬之情;③揭示王先生追求的格调、品位、和谐对于现实社会的引导意义;④启示读者摒弃虚无浮华,追求简练朴实,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4)8分。答案:①是真正的学者。他是学界领头人,业界公认的权威、“行家”;学术态度严谨,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注重做实事,不务虚。②是真正的收藏家。有天分,眼力好;实践经验丰富,对工艺和技法理解深刻;历史和人文知识丰富,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深厚;收藏门类多,《自珍集》等专著鉴赏水准高。③是中国文化的实践者。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亲自设计打造融入自己思想的传统家具;著书立说,传播简练拙朴的审美文化观。(分三方面分别分析,每答对一点给1分,每一方面最多得3分,给满8分为止)
13.B【解析】三个词都指用不同的眼光看人。“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畏惧或不满,用于①;“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有重视或歧视的意思,用于②;“刮目相看”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侧重指好的一方面,用于③。
14.D【解析】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杨先生”后; B项句式杂糅,应该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项不合逻辑,“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改为“每小时300公里”。
15. B【解析】“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与后面“而数千年来的历史……”保持陈述句式的一致性, “之所以”上承前句隐含的问题。
16.【答案】①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②但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③一旦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答对1处1分,2处3分,3处5分)
17.该图由底座、钥匙和书本构成;书页两边刻有“知识”“力量”四字,中间由双向箭头连接。整个图形表达了知识等于力量,书籍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的寓意,呼吁人们多读书。(构图要素,3分;寓意,3分)
18. 参考2015高考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材料中的三种选择,代表三种价值取向。第一种选择考公务员,要正面理解公务员工作的实质,做人民的公仆,政府的职责和义务需要有人去落实;第二种选择自己创业,可从年轻创业的优势角度来谈;第三种选择考研读博,可以从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角度来谈。无论认同哪种选择,立意角度要明确集中,当然,对于每一种选择的优劣,可以辩证分析。
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