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鞭笞(chī) 乳臭(xiù) 风驰电掣(chè)
B.蹩脚(biē) 岑寂(cén) 禅让(shàn) 循规蹈矩(jǔ)
C.哺乳(bǔ) 扁舟(biǎn) 揣测(chuǎi) 瞠目结舌(chēng)
D.椽子(yuán) 荟萃(cuì) 挫折(cuò) 姹紫嫣红(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博弈 坐镇 部署 平心而论 出奇致胜 改弦更张
B.誊写 妍媸 诡秘 逆情悖理 胁肩谄笑 暗度陈仓
C.机率 拔擢 两讫 无精打采 唉声叹气 变本加厉
D.亵渎 弥留 蜂拥 矫揉造做 风鬟雨鬓 开源截流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 大量兵力,伺机大规模侵犯巴勒斯坦控制区。
②外祖父家的后园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三棵木槿树,______还有几棵梅花树。
③王同纪《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 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
A.囤聚 另外 信口开河 B.屯聚 另外 口若悬河
C.屯聚 此外 信口开河 D.囤聚 此外 口若悬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再战告捷。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C.“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5.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____在你饥饿难耐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时候,有人笑吟吟地给你端来一盘龙虾____我有过。在我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记者打电话告诉我__ “你是天津市今年的市理科状元。”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我像一只挥舞着双钳的螃蟹在房间里横行(当然,我想这是人的正常反应)。然后是记者,然后是采访___ 照相,然后是做节目……然后——我非常冷静,我感到不舒服_____“我是什么?”这是我面对镜头时,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6.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7.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B.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 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D. 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注:本文是《权书》(苏洵的一组策论,共十篇)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乌获:古代大力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谨烽燧,严斥堠 斥责堠吏 B.使之狎而堕其中 轻慢
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抵御 D.袒裼而案剑 脱去上衣,露出上身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能以兵尝敌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奋呼而操击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险以远,则至者少
11.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一组是( )
A.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C.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
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
D.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B.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
C.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
D.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无所顾忌,无所依仗。无所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无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 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选5)(5分)
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⑵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⑶景翳翳以将入, 。
⑷雁阵惊寒, 。
⑸出师未捷身先死, 。
⑹女娲炼石补天处, 。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透 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嗳,嗳。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16.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5分)
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2分)
⑵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3分)
17. 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18.“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透明”,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分)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文中加点词“巴结”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姥姥对亲情的渴望,宁可牺牲尊严也要去迎合他人。
D.文中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E.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六、(12分)
20.下面是某权威机构的一组统计数字,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2010-2012年全国电视剧题材播出比重(百分比)
题 材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谍战剧 | 5.1 | 19.1 | 27.6 |
家庭剧 | 22.0 | 23.6 | 22.1 |
古装剧 | 25.1 | 26.2 | 23.4 |
军事剧 | 4.3 | 13.5 | 21.2 |
言情剧 | 32.8 | 13.2 | 3.2 |
农村剧 | 10.7 | 4.4 | 2.3 |
(1)请概括图表中近三年来全国电视剧播出比重的变化情况。(2分)
(2)请从电视剧多元化发展的角度,给电视剧创作者提一条建议。(2分)
21.将下列长句改为四个短句,并标明序号,请不要改变原意。(4分)
一生仅仅留下了一部被后人以很多的方式诠释的《堂吉诃德》,无数次地被后人谈论的,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尊重的塞万提斯于1616年4月22日逝世。
2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语意重复、句序错位、用词不当等错误,请找出并予以改正。(4分)
①2004年5月6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打算把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国内各家媒体继而纷纷跟进报道,④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也对此大为震惊。⑤我们试想,⑥端午节若为他国申请为文化遗产,⑦那将是国人的渎职和耻辱。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 ,拟改为 。
(2)句序错位的改正方法是把 和 调换。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 。
(4)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应该为 。
七、(60分)
23.作文
每个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词汇,如改革开放时期的“下海”“下岗”“熊市”等,近年来又涌现了 “达人”“打酱油” “杯具”“考碗族”“宅男”等,当下“土豪”“小伙伴”“女汉子”“正能量”等又最为流行。这些流行词都折射出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你又从这些流行词中领悟到什么呢?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字数800字以上。
2013—2014学年天津市六校2014届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15分)
1.A (蹩bié 扁piān 椽chuán)
2.B ( A项“出奇制胜”,C项“几率”,D项“矫揉造作”、“开源节流”)
3.C ( ① 屯聚:聚集(人马),囤聚:储存聚集(货物)②“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另外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下文所说的内容。③“信口开河”的意思才是随心所欲)
4. D(A缺乏主语,删去“使”B“改善……偏见”搭配不当,改为“改变……偏见”C句式杂糅,“靠的是……所取得的”造成结构混乱)
5. C.(第①②两处,“在你饥饿难耐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时候,有人笑吟吟地给你端来一盘龙虾”是对上文“这种经历”的解释,所以①处用破折号,②处用问号。第③处,从下文句号在“市理科状元”后引号前可知,此处为“记者”告诉“我”的话的完整引用,语意较强,应用冒号。第④处,前后的两个“然后”是并列关系,而“然后是做节目”前用了逗号,所以这里要用比逗号低一级的顿号。第⑤处,“我是什么?”与下文“这”语法功能相同,都作“是”的主语,所以“我感到不舒服”在语意上没有与“我是什么?”紧密相连,要用句号。)
二、(9分)
6.D (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不是;C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7.A(《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8.A (B项“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传世)
三、(12分)
9.A(斥堠:侦察巡视)
10.D(则:那么、就 A与:参与/结交、亲附 B 以:介词用/因为
C 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11.A 12.D无所依靠应为有所依靠
四、(22分)
13. 9分
(1)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3分)
色:面色(1分),不瞬:不眨眼睛(1分) 语句通顺1分
(2) 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3分)
兵:打仗(1分) 所以:……的原因(1分) 判断句 (1分)
(3) 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不用,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3分)
蔽:隐蔽(1分) 强:竭力(1分) 角:对抗(1分)
14.8分
(1)4分 “嫌”,嫌弃,把残灯拟人化。(1分)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
(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也算1分)(4分,1点1分,4点4分)
15.5分
⑴也无风雨也无晴。⑵莫道不销魂。 ⑶抚孤松而盘桓。⑷声断衡阳之浦。
⑸长使英雄泪满襟。⑹石破天惊逗秋雨。
五、(20分)
16. 5分
⑴ 2分 人们面对必然到来的衰老,根本没有抗争的能力,而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一现实(1分),写出了人的无可奈何(1分)。
⑵ 3分 岁月就像筛子(1分),慢慢剥夺掉人们生活的兴致、乐趣(1分),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越平淡乏味(1分)。
17. 6分
文章开头的姥姥身体硬朗,干活儿利索(1分),对家人有威严也很“有用”(1分),引出下文关于姥姥的身体不再健康、威严不复存在、对家人不再“有用”的描写,(1分)开头写这样的姥姥与下文作对比,(1分)突出表现衰老对人一点一点的摧残,(1分)以及亲人对老人的逐渐疏远。(1分)
18. 5分
标题“透明”既指老年人身体的衰老单薄(1分),生活的平淡乏味(1分),更是指老年人被亲人忽略,漠视而缺少关爱的生存状态(1分)。第二问略(2分)。
19.4分BC。(B项“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老人的残酷侵害是缓慢而悄然进行的。C项“巴结”一词不是“贬义词褒用”,也不存在牺牲尊严的问题,“巴结”表现了姥姥渴望与亲人沟通却又不被亲人理解的窘迫。)
六、(12分)
20. 4分
(1)谍战剧、军事剧题材播出比重持续增长,言情剧、农村剧不断下降。(2分)
(2)提高言情剧创作质量,加大农村剧播出比重,不盲目跟风创作热门题材剧。(2分)
21.4分
①塞万提斯于 1616年4月22日逝世。②他一生仅仅留下了一部《堂吉诃德》。③《唐吉诃德》被后人以很多的方式诠释。④他无数次地被后人谈论,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尊重。
22.4分
(1)打算把 ,拟改为欲将(拟将)。 (2)把②和③调换。(3)应删去的是跟进(或继而)。(4)渎职,应该为失职。 (每小题1分,若一道题有两空,任错一空即不得分)
23.作文 60分 标准参见高考作文要求 基准分为43分
附:译文
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