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常熟市)

常熟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2013.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jīn  ▲  持  ②qīn  ▲  佩 ③róng  ▲  于一炉 ④接踵m6  ▲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青春是一捧曼天飞扬的花,明媚而忧伤;青春是一抹横亘天际的虹,炫烂而辉煌。青春幸福,因为它有前途,只要心中有朝气,何愁秋来惹人思?踏足青春之河,我举手向苍穷,并非一定要摘到晨星,而是需要这个向上的、永不曲服的姿势!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    ,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④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    ▲    》)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破阵子》)

⑧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4.名著阅读。(5分)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时帮助他的菩萨是哪一位?这位菩萨在此之前,还帮助孙悟空降服了哪一个妖怪?(2分)

②《西游记》中,孙悟空二调芭蕉扇时用的是什么办法?牛魔王是如何拿回芭蕉扇的?铁扇公主最后为什么交出了芭蕉扇?(3分)

5.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请根据课文《端午日》中赛龙船比赛给人们带来无限乐趣的情景,补写出下面

对联的上联。(2分)

  上联:    ▲    

  下联:除夕夜放爆竹妙趣横生。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45分)

    阅读《黔之驴》,完成6-9题。(9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2分)

A 驴不胜怒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B  稍近益狎 香远益清(《爱莲说》)

C 以为神 以为且噬己也

D 至则无可用 至于园可无憾矣(《于园》)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

  例句:驴不胜怒,蹄之。

  A.遂以名楼(《黄鹤楼》)

  B.则以钳搏之(《以虫治虫》)

  C.每至晴初霜旦(《三峡》)

  D.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8.文中哪处描写已经将驴的虚弱本质暴露无遗?(用原文回答)(2分)

9.有同学说,文中的老虎连驴都害怕,是只“胆小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0题。(4分)

    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③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③齕(hé):咬。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众成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

    ②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11-13题。(7分)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上阕中的“望”,写的是远超出视力范围的景物,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2.在作者看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写他们?(2分)

13.这首词中与“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出自《社戏》)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句?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14-16题。(8分)

    ①“不合防腐剂”“不合人工色素”……究竟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说辞?这里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解剖其中的潜台词和产品真相。

    ②“不合防腐剂”,可没说不含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增鲜剂之类都可能在里面。

    ③很多食品本来就不需要用防腐剂,如罐头,一些极干的食品,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因为罐头在制作过程中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最后密封包装,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无法繁殖。大量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④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因为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要比微量的防腐剂厉害得多。比如,一些酱油、咸菜等宣称“不合防腐剂”,但它们通常都是成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⑤“不合人工色素”,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红曲色素、紫胶红等。

    ⑥对号称“纯天然”的食品也要辨明其真相。商场里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像。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后才发现,它含的原果汁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其中约80%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辅料。

    ⑦“不合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或饼干、点心之类。“不合蔗糖”,即不合我们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都容易受其吸引。其实,这真是一大陷阱。

    ⑧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不止蔗糖。精致淀粉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已够快了,而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却常能看到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选择它们,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饭算了。

    ⑨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也不意味比其他产品合营养素更高。不加蔗糖,往往用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代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问题还在于,它们还常给人一种“高档”“滋补”的美妙感觉。(《羊城晚报》)

14.有人认为第④段没什么用,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2分)

15.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不含蔗糖”这一说法的潜台词和真相各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7-21题。(17分)

街  声

吕锦华

    ①苏南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

    ②又回到小街,在细雨蒙蒙的深秋,在深秋的黄昏,用脚步轻轻拍打你,用眼光细细打量

你,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

    ③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

    ④该有这一片水声。哗哗地,从小街石板底下流过。像一群顽皮野性的乡村孩子,扰得小街的黄昏忽然心神不定起来。又似一首颇为悲壮的生命进行曲,将小街笼罩在一片深重的秋色里。

    ⑤该有这一片书声。呜呜地,伴着细雨的淅沥声萦绕在小街。似潮汐漫漫,如芦风萧萧,像游丝一缕一缕飘在小街。小街人历来崇尚读书,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精读细究,有造诣,有著作,读出了名望。比如古代,有登上吏部尚书高位的;比如现代,有成了园林设计师、法学家、社会学家的。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小街的骄傲,成了一批孩子仿效的楷模。

    ⑥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已被父母粘在书桌前了。心里有莫大的委屈,却从不敢声张。父亲那张没有一丝笑容的脸可以镇住一切。祖母心疼极了,便出来说情。父亲呐,总是不紧不慢地说:“妈,那时,你不也这样要求我的么?”一句话,祖母不再吭声。

    ⑦小街人瞧不起经商的。他们称之为做生意人。言下之意大有低人一等、不务正业、欺骗诈人之味。因此,小街的商业一直振兴不起来。然而,倒楣的还是小街人,要买个铁锅什么的玩意儿,都得上老远的县城去。有人笑这街上的人全是大傻瓜。这不,把一只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捡不着。又有人劝说小街人,这附近的乡脚大着哩,留几根苗苗在小街吧,或许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但小街人听了总是淡淡一笑。那满不在乎的神情似乎就是说:“伲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

    ⑧——哈哈,多有趣的小街人,多清高的小街人!于是,黄昏细雨裹着的小街,总能捕捉到一丝丝湿漉漉的书声;于是,小街雨雾编织的黄昏,总是一幅古老清贫单色调的画。

    ⑨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艳抹起来了?一个个店铺,被横一道竖一道的油漆打扮得像待嫁的新娘;昏暗的烛光,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替代了,令人神荡目摇;夜幕还没完全垂下,小街已成了一条珠光宝气的灯河,街面改咸水泥路,不再坑坑洼洼地绊脚,细雨中一辆辆自行车擦身而过,轻捷如飞燕。一个个卖茶叶蛋酒酿圆子、卖T恤衫牛仔裤的小店铺闹猛得可以。顾主多数是附近乡办厂里的农民。钱多了心也野了,晚上便来逛小街。偶尔还能看到咖啡馆舞厅里人头攒动。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和迪斯科的音乐飘得满街都是。街声,高高低低紧紧慢慢酸酸甜甜织成一股浓浓的声浪迎面扑来。

    ⑩穿过小街,忍不住又转过身去热热望了两下。小街人何时更新了观念?小街人终于赶上了新潮流。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这株古银杏,千掌千指擎一树的晶莹,年年秋天里透着一片醉人的金黄色的醇美,站在小街尽头,像小街的一座塑雕。

    (11)正欲离去,忽然想起那片书声。那片曾经萦绕小街的书声呢?难道,岁月已把这片声音抹去?难道生活已使这片声音失落?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思绪倏然无存,而另一种心绪则迅速潜入心中,且膨胀沉重起来。

    (12)说不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想抓住什么,又想挣脱什么。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会是一片怎样的苍白?

    (13)我默默地伫立在小街尽头。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

    17.文章题为“街声”,作者在苏南古镇的这一条小街上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18.文章第①段的句式有何特点?运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3分)

    19.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文中多次出现了“小街细雨”,作者对“雨”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3分)

21.文章在第(12)段写“我曾经讨厌这书声”,紧接着又写“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从“讨厌”到“眷恋”,作者对“书声”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6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你是我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