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届高三语文开学测试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2016届高三开学测试及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本试卷共14页,共150分。请看清题号,务必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上到鸡鸣寺,鸡鸣寺的轩窗并开,对着玄武湖,摆起许多八仙桌供游人吃茶吃素面。正中壁上挂着谭延闿新写的对联:
北望青山如岘首①
□□□□□□□
及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我看都是好的。出鸡鸣寺,登梁武帝台城,又下去到陈后主的胭脂井,但江山游人皆是今天,想要怀古竟也不能。
我也探寻秦淮河,到了却一点不好看,还以为没有到。 甲 我又不是王孙公子, 乙 见着了昔年的画坊美妓, 丙 是多事。我又一路问人莫愁湖往哪里去,从城里走出城外,暑日下直走得遍体汗淋漓如雨,花了七个铜元买只小西瓜解渴,吃得饱出来。及到得一处,完全是乡下地方,有个园门,上头却榜着莫愁湖,进去看时,有些水,有些草树,原也是个湖,当中只有中山王徐达的胜棋楼,不见什么游人,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但我这样的游客亦可笑,身上焉有一点艳情雅意?也许莫愁未嫁时,徐达未起兵时,倒和我是侪辈之人。
钟山我只上得一半,已经夕阳在西,望望上头也没有东西。燕子矶我不曾去得成,想必那里也只是浪打石头城,并无我听过三弦弹的“燕子楼”遗迹。南京就是这点伟大,好像没有古今。我便爱在南京的城墙上走,也不知上去的地方是什么城门,惟见那墙又高又大,在上面只顾迤逦走去,看城外落日长江,城内炊烟暮霭,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会做这样的傻事,就只为那山河浩荡。
①岘首(xiàn)①山名,在中国湖北省。亦称“岘首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轩窗(xuān) 画坊美妓
B. 逦迤 (yǐlǐ) 淋漓如雨
C. 胭脂(zhi) 炊烟暮霭
D. 侪辈(jǐ) 山河浩荡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东洲云海落樽前
B. 云边钟鼓月边僧
C. 洞门迎旭别开天
D. 西来达摩尚嗣音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 即使 也
B. 虽然 但是 也
C. 其实 既然 就
D. 因为 所以 就
4.文中说“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下列关于汉字形体构造与演变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 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上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助字辨略 》中对其有概括和归纳。
B.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会意、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C.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的小篆、隶书,发展至汉才为“汉字”,至唐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D.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保定“油条哥”刘洪安大学毕业后开起了早点摊,他坚持用一级黄豆油炸油条,被誉为“一级油条哥”,人们信任他的油条,一锤子买卖使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B. 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 借《江南 style》走红的韩国明星鸟叔为昔日反美道歉的举动,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肯定,但也招来其他网民的风言风语。
D. 净天映月潭如碧,真山真水真感情——在这大地冰雪消融、春风化雨的时候,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
B. 事实上法国邮政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所接收的邮件数量越来越少,要想有长远发展势必需要作出重要的战略转型。
C. 各地方电视台不同风格的择偶节目让人眼花缭乱,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反而提高了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D. 没有任何武器能防御可以摧毁核弹头的中微子武器,那些发展中微子武器的国家,要永远承诺放弃首先发动战争的策略。
7.某网站想设计一个虚拟的高峰会,讨论:甲 “权威式管理”、乙 “启发式管理”,哪
个最具成效。如各找一位思想与二者相契合的古人来阐述,最恰当的人选应该是
A. 甲:孔子;乙:韩非 B. 甲:韩非;乙:孔子
C. 甲:孟子;乙:庄子 D. 甲:庄子;乙:孟子。
8.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有不少词汇(成语)的来源与农作物相关,下列对于各词汇(成语)来源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 稻谷成熟曰“稔”;古时稻谷多一年一熟,故称一年为“一稔”。
B. “莠”是长得像禾苗的杂草;“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C. “糟糠”是粗劣的酒滓和谷皮;“糟糠之妻”是指粗俗鄙陋的妻子。
D. 禾谷抽穗开花曰“秀”;“苗而不秀”是以禾苗成长了却不抽穗开花来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9.下列词句中,不是歌咏孔明事迹的选项是
A.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憾失吞吴。
C.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 美丽好强,精明干练,在荣国府中,深受贾母器重,独揽大权。 为江
东俊才,虽然器量狭窄,却允文允武,利用反间、苦肉诸计在赤壁一战击退曹操大
军。 在高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竟负义绝情地抛妻弃子,终为包拯处以极刑。
以上列叙述中横线内的小说人物,最适合填入选项是
A.薛宝钗/诸葛亮/蔡邕 B.薛宝钗/周瑜/蔡邕
C.王熙凤/诸葛亮/陈世美 D.王熙凤/周瑜/陈世美
11.下列句子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听您讲课,也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12.胡优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胡优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胡优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胡优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同桌同学张海见胡优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就意味深长地对胡优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每小题3分)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敢縻以职事 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易朝廷 易: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 觉:睡觉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 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B.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
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京师。
C. 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D.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 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 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 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
17.从②③④段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18.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6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20分)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①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 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 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② 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③ 诗人在诗歌中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类似手法的作品你读过很多了,请你另外选择一物进行描绘,并以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少于200字)(12分)
20.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题)。(每空1分,共8分)
⑴蚓无爪之利,_ _① _,上食埃土,_ ②_ _,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⑵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③ , ④ 。 (王勃《滕王阁序》)
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⑤ , ⑥ ; (杜牧《阿房宫赋》)
⑷满地黄花堆积 ⑦ , ⑧ ? (李清照《声声慢》)
⑸四十三年, ⑨ , ⑩__ 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是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浅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认为绘画应“取其意气所到”。倪瓒所提到的“逸气说”,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为抓住“远”这一特征,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成为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3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2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D.哲学精神在古代许多山水画大师的创作中都有体现,所以历代画论都是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
22.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的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深厚的高隐成分。
C.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2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他们的主张体现了古代先贤认为心得思维产生于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这一智慧。
B.宋代文人画家颇受道家思想影响,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就是一种写实性山水画作,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哲学精神是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A ”。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B 。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⑧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24.赏析第3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5.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2分)
A B
26.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27.在第⑥⑦段中,作者都将母亲比作了艺术家,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吗?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8.文章题目为《流年》,但是这个词在文中并未出现,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5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
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C 2.D
颐和园涵远堂联: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苏东坡题江西吉水龙济寺:天外楼台山外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晋祠“别一洞天”联:石磴登云原有路 洞门迎旭别开天
3. A 4.A 许慎《说文解字 》 (清代《助字辨略》)
5. B 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此处运用正确。(A. “一锤子买卖”意为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顾客们不愿再来打交道。C. 不合语境。风言风语:私下议论、暗中流传的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D. 望文生义。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也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
6. B (A句式杂糅。去掉“的目的”或“为了”;C. 表意不明(有歧义),或“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或“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D. 语序不当。应为“承诺永远放弃……”)
7.B
8.C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9.A 10.D
11.A(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12. D
二、
13.D(发觉,察觉,觉醒)
14.D
15.D (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
16.A(跟随寿州刺史,却没有做官,“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17. 长于言辞、富有谋略、不愿为官(行事果决)
18.(6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
【注释】
①岘首(xiàn)①山名,在中国湖北省。亦称“岘首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轩窗(xuān) 画坊美妓
B. 逦迤 (yǐlǐ) 淋漓如雨
C. 胭脂(zhi) 炊烟暮霭
D. 侪辈(jǐ) 山河浩荡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东洲云海落樽前
B. 云边钟鼓月边僧
C. 洞门迎旭别开天
D. 西来达摩尚嗣音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 即使 也
B. 虽然 但是 也
C. 其实 既然 就
D. 因为 所以 就
4.文中说“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下列关于汉字形体构造与演变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 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上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助字辨略 》中对其有概括和归纳。
B.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会意、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C.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的小篆、隶书,发展至汉才为“汉字”,至唐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D.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保定“油条哥”刘洪安大学毕业后开起了早点摊,他坚持用一级黄豆油炸油条,被誉为“一级油条哥”,人们信任他的油条,一锤子买卖使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B. 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 借《江南 style》走红的韩国明星鸟叔为昔日反美道歉的举动,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肯定,但也招来其他网民的风言风语。
D. 净天映月潭如碧,真山真水真感情——在这大地冰雪消融、春风化雨的时候,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
B. 事实上法国邮政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所接收的邮件数量越来越少,要想有长远发展势必需要作出重要的战略转型。
C. 各地方电视台不同风格的择偶节目让人眼花缭乱,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反而提高了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D. 没有任何武器能防御可以摧毁核弹头的中微子武器,那些发展中微子武器的国家,要永远承诺放弃首先发动战争的策略。
7.某网站想设计一个虚拟的高峰会,讨论:甲 “权威式管理”、乙 “启发式管理”,哪
个最具成效。如各找一位思想与二者相契合的古人来阐述,最恰当的人选应该是
A. 甲:孔子;乙:韩非 B. 甲:韩非;乙:孔子
C. 甲:孟子;乙:庄子 D. 甲:庄子;乙:孟子。
8.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有不少词汇(成语)的来源与农作物相关,下列对于各词汇(成语)来源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 稻谷成熟曰“稔”;古时稻谷多一年一熟,故称一年为“一稔”。
B. “莠”是长得像禾苗的杂草;“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C. “糟糠”是粗劣的酒滓和谷皮;“糟糠之妻”是指粗俗鄙陋的妻子。
D. 禾谷抽穗开花曰“秀”;“苗而不秀”是以禾苗成长了却不抽穗开花来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9.下列词句中,不是歌咏孔明事迹的选项是
A.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憾失吞吴。
C.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 美丽好强,精明干练,在荣国府中,深受贾母器重,独揽大权。 为江
东俊才,虽然器量狭窄,却允文允武,利用反间、苦肉诸计在赤壁一战击退曹操大
军。 在高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竟负义绝情地抛妻弃子,终为包拯处以极刑。
以上列叙述中横线内的小说人物,最适合填入选项是
A.薛宝钗/诸葛亮/蔡邕 B.薛宝钗/周瑜/蔡邕
C.王熙凤/诸葛亮/陈世美 D.王熙凤/周瑜/陈世美
11.下列句子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听您讲课,也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12.胡优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胡优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胡优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胡优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同桌同学张海见胡优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就意味深长地对胡优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每小题3分)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敢縻以职事 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易朝廷 易: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 觉:睡觉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 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B.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
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京师。
C. 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D.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 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 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 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
17.从②③④段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18.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6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世说新语》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20分)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①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 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 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② 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③ 诗人在诗歌中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类似手法的作品你读过很多了,请你另外选择一物进行描绘,并以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少于200字)(12分)
20.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题)。(每空1分,共8分)
⑴蚓无爪之利,_ _① _,上食埃土,_ ②_ _,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⑵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③ , ④ 。 (王勃《滕王阁序》)
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⑤ , ⑥ ; (杜牧《阿房宫赋》)
⑷满地黄花堆积 ⑦ , ⑧ ? (李清照《声声慢》)
⑸四十三年, ⑨ , ⑩__ 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是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浅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认为绘画应“取其意气所到”。倪瓒所提到的“逸气说”,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为抓住“远”这一特征,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成为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3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2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D.哲学精神在古代许多山水画大师的创作中都有体现,所以历代画论都是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
22.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的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深厚的高隐成分。
C.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2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他们的主张体现了古代先贤认为心得思维产生于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这一智慧。
B.宋代文人画家颇受道家思想影响,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就是一种写实性山水画作,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哲学精神是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A ”。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B 。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⑧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24.赏析第3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5.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2分)
A B
26.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27.在第⑥⑦段中,作者都将母亲比作了艺术家,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吗?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8.文章题目为《流年》,但是这个词在文中并未出现,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5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
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北京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暑假开学测试参考答案
1.C 2.D
颐和园涵远堂联: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苏东坡题江西吉水龙济寺:天外楼台山外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晋祠“别一洞天”联:石磴登云原有路 洞门迎旭别开天
3. A 4.A 许慎《说文解字 》 (清代《助字辨略》)
5. B 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此处运用正确。(A. “一锤子买卖”意为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顾客们不愿再来打交道。C. 不合语境。风言风语:私下议论、暗中流传的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D. 望文生义。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也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
6. B (A句式杂糅。去掉“的目的”或“为了”;C. 表意不明(有歧义),或“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或“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D. 语序不当。应为“承诺永远放弃……”)
7.B
8.C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9.A 10.D
11.A(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12. D
二、
13.D(发觉,察觉,觉醒)
14.D
15.D (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
16.A(跟随寿州刺史,却没有做官,“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17. 长于言辞、富有谋略、不愿为官(行事果决)
18.(6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
【注释】
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认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
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参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发动叛乱失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别人避开。逆节:叛逆。
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
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事情,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有智谋。
三、19.
①(1分)持、期、时、枝 ②(3分)C
③(4分)示例: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④略
20.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四、21—23. D C D
五、
24.(3分)将新笋比作诗歌,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运用叠词,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的生命活力,衬托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新生事物)、面对生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手法写到一处即可)
25.(2分)喜上眉梢 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26. ( 6 分)C D
27.(4分)第⑥ 段将母亲比喻成写手,将窗子和门雕刻上花纹,使他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表达了对母亲热爱生活的赞美。第⑦段将母亲比喻成乡村音乐演奏家,她劳作的工具就成了一个个乐器,而她的劳作也成了舞蹈,表达了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28.(5分)“流年”虽未在文中出现,但却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息息相关。① 在岁月的流转中,母亲种上了竹子,建起了吊脚楼,美化了窗子和门,用她的乐观与勤劳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② 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暗含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它不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③ 同时,作者的家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流年”也能以小见大,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越变越好,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
29.作文(略)
【参考译文】
温造,字简舆。温造性情喜好学习,不喜欢应试做官,隐居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人。”于是至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等到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立主帅,德宗因此忧惧。恰值范阳刘济表示竭诚效忠,于是密诏张建封挑选才识谋略卓异之人前往游说,辅佐他一定成功。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语未了,刘济俯伏流涕道:“济偏处远郡,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以死报效朝廷。”温造回,张建封将他的名字呈报朝廷。德宗喜欢他的才能,下诏乘驿马至京师。天子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答道:“臣五世祖温大雅,外五世祖李责力。臣犬马之年三十又二。”德宗认为是个奇才,欲用为谏官,因言语间泄露意图而未成。又离开,隐于东都。
长庆初,温造京兆府司录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原幽镇宣谕使,皇上召见他,温造推辞说: “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皇上说:“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卿前去替我说明意图,不要多加辞让了。”于是赐给温造绯衣。温造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温造便宣布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从此率领自己所部九州归顺朝廷。等到到温造出使还朝,调任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文宗也认为它能,便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诺他可以便宜从事。皇上考虑他辛劳费神,温造奏道:“臣估计诸道征伐蛮方之兵已返回,望赐臣密诏,使诸道之兵受臣调遣,使用这些军队便足够了。”皇上答应他,命令神策行营将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郃阳都将刘士和皆听从温造指挥。兴元都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从蜀地回,温造把意图和他们说了,都说“不敢有二心。”于是用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入兴元府衙,前军分守诸门。温造下车,他们打算置办宴席,主管官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足以宴飨士卒。”再移到衙门,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温造慢慢说:“我欲询问新军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旧军不得混杂在中间。”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温造便诘问杀害李绛的情节。卫志忠、张丕夹阶而立,拔剑呼喊“杀”。四周包围的兵士一齐冲上,总共八百余人。那些亲手诛杀李绛的,碎尸百段,发号司令者斩尸三段,其余一律斩首。用其中一百个首级祭李绛,三十个首级祭王景延等,并抛尸江中。监军杨叔元在座,慌忙起身哀求,抱着温造的靴子请求饶命,温造派卫兵将他拖出去,等候朝廷发落。敕旨杨叔元流放康州。杨叔元,是开始激起兵乱的人,人们以温造不杀他为遗憾。温造因功加授检校礼部尚书,赐万匹绸缎赏赐他的士兵。
后入朝任兵部侍郎,因疾请求出任东都留守。病逝,时年七十,追赠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