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语文11月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

语 文 Ⅰ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A.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 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B. 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竟以复国 微以自文于君亲 

B. 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D. 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马哈吉”【注】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

14.第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 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6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 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你说的都是真的,但还有更多真的没说。(米兰&昆德拉)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 题。(10分)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20.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

21.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  。(2分)

22.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  。(2分)

23.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B.《家》中的觉慧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叛逆者形象。当高老太爷生病不见好转时,高家就请巫师来捉鬼,觉慧开门把众人责骂一番,体现了他思想激进,不迷信。

C.《茶馆》是一幅长卷式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反映了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以后三个时代的历史现实。

D.《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诗人将祖国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经历内心的漂泊历程。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E.《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 ,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25.简答题(10分)

(1)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请简述作者的用意。(6分)

(2)《欧也妮·葛朗台》中说,“葛朗台小姐的慷慨和她亡父的吝啬成了鲜明的对照。”请列举出在老葛朗台死后葛朗台小姐所做的几件“慷慨”事情。(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文学,生命的容器

王威廉

①常常困惑,难道写作真的只是为了超越生活,而不是进入生活?当我在生命的谷底接纳写作的治愈时,却一厢情愿地相信,写作是为了进入生活,是我进入生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唯一门票。

②文学是对各种事物想法的诗意延伸,更是尖锐的诘问,它像是锋利的匕首,令我们自欺欺人的话语面具彻底瓦解。当然,这不意味着文学是一种隐蔽的精神暴力,恰恰相反,它是一项极尽温柔的手艺。比如小说,其本质是作者孤独的故事。他自顾自地讲述着,尽管他讲到了阳光与海岸,但是他的脸、他的身体处在一片深藏不露的黑暗之中。叙述已经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能量之源。一开始,他在讲述自己,后来,他或许是在代替别人讲述,再后来,也许他的讲述只是为了语言的呈现。当诗意通过叙事持续地抵达,开始在另一个心灵的深处款款流动的时候,不是他这个叙述者获得了成功,而是他置身的那片黑暗终于被短暂地照亮。

③的确,通过写作,我们得以把自己的内心经验与丰富人性输入到另一个人身上,这种输入的量越多,写作的价值便越大,文学便传递出了某种思想。

④文学是生命的容器,尽管这个容器很有限,但是,经由作品储存下来的那部分生命是最生动、最细腻的,是任何DNA技术也无法复制的,是真正独一无二的。所以,写作之道便是对生命的转移,是对光源的擦亮,是对不可知的探究,是对信仰的确认。与此同时,作家的形象也会随之流传下来。

⑤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创造就是消灭死。

(摘自2013年7月5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26.根据第②段概括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3分)

27.简要分析文学对生命的影响。(6分)

28.结合文本具体解释划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6分)



江苏省宿迁市2015届高三语文11月摸底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B

2.A 【解析】(1)诗歌一、二句对仗,第二句末字应为平声,排除D项。(2)两句应结构相似,词性相对,据此可排除B项。(3)本诗题为“秦淮晓渡”,一、二句扣“晓”字,画面宁静、空寂、冷落。“莺啼花满枝”写春天富有生机的景象,与整诗意境特征不符,排除C项;(4)A项“乌啼月满街”,由河面景象转向岸上景色的描写。残月未隐,清辉满街,街上寂静无人;乌啼更增加街面的冷落气氛。A项“意境和谐”且“对仗工整”,正确。

3.B 【解析】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B.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

4.C 【解析】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句中的“智慧”承①句中的“智慧”而来;⑥句中的“零”和“全”承②句意思;③句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②⑥③句或可放在④①⑤句之前,但整个逻辑顺序被打乱。所以答案应为C。

5.A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D 【解析】逆,迎接。

7.D 【解析】A项中前“以”为介词“因为/依靠”,后“以”为介词“用来”;B项前“为”是“为了”,后“为”是动词“作为”;C项前于为介词“在”,后“于”为介词“对”;D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8.(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引”1分,“责以大义”句式1分,“劝”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方”1分,“绥”1分,“何得”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9.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共4分)

【译文】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烟雾笼罩的迷蒙景象,(1分)想象(虚写)(1分)乐声的凝重繁促。(1分)(共3分)

(2)①美丽优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倾注;④演技高超。(每点1分。共4分)

(3)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2分)

白诗: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分)(共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2) 酒酣胸胆尚开张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檐牙高啄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 则孤陋而寡闻 (8) 己欲立而立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12.①合同期限紧迫,妻女热切期待;②实现自我价值;③热爱玉雕事业;④想通过作品光耀回族民族精神。(每点1分。共4分)

13.①作为观察者,通过他展示了师傅的精湛技艺;②作为传承者,通过他突出了师傅对玉雕事业的执着追求;③借助他使情节得以展开。(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共4分)

14.运用排比(1分)和想象(1分),写出了宝船栩栩如生的特点,(1分)表现了梁亦清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和精湛技艺,(1分)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突转蓄势。(1分)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1分)(共6分)

15.①对劳动者(把劳动创造看比生命还重要的)崇高境界的张扬;②对“玉殇”(艺术精品及其创造者不幸而殇)的惋惜与纪念;③对古代航海家郑和、当代玉匠梁亦清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坚定、顽强等(回族)民族精神的颂扬。(每点2分。共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16. ①受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②看似受重视,也须替统治者担责。③相关诠释和印象被异化。(每点3分。共6分)

17. 首先提出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的观点,接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孔子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最后进一步强调个体的意义。(每点2分。共6分)

18. ①每个人都要自我珍惜;②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③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④在群体和个体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七、作文(70 分)

19.审题指导:

材料内容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转折句,语意重点在后一句。一般可以思考三个点:一是说的主体,二是没说出的内容,三是没说出的原因。

没说出的,可能是“悲士不遇”的欲说还休,可能是亲密朋友的心照不宣,可能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能力不逮,也可能是“你懂的”无奈,可能是媒体的“选择性失明”,可能是纸短情长的倾诉,可能是父母师长身教言传的润物无声,可以是怕出错的欲说还休,可能是如《思旧赋》般压力山大,可能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可能是历史真相的不可还原。总之,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不必说。

对已知与未知、有限与无限等有哲理思考的更高一层。

附评分表解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语言

记叙文

议论文




70~63

切题









精巧严谨

精辟、

生动

文章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紧扣“说”或“没说”进行深入“分析”,对重要概念进行准确界定,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或直能敏锐地就材料的某一要害处进行立论或者反驳,且有相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慧



62~56









完整有特点

准确、

恰当 

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能对判断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55~49

基本切题









基本完整

通顺、

平实

文章的主题接近材料的核心,且写作在故事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者真实性、生动性某方面有可圈点处

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或在论证(反驳)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某一方面的特色



48~42

略有牵 强

基本

通顺

文章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核心,有完整的故事演绎,但在行文中反复点题,显得多余;或者故事略显简单或老套,技法上也缺少变化

观点熟套,仅限常识常理,且说理止于浅表;或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



41~28

不切题

牵强贴标签

逻辑层次不清

不通 顺

有明显语病和多个错别字

主题与材料中心几乎没有关联,且故事虚假,继续描写能力较弱

基本没有论证,关键概念“整体打包”;或者一味例证且止于一个层面,缺少逻辑性;或者篇段分离,硬贴标签



27~0

不正确

无章无法

低幼稚嫩、粗俗庸俗

主题与材料不沾边,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很差

完全不会写议论文,无阐说,无论证,没有条理和逻辑


语文Ⅱ(附加题)

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20.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 / 为之亦勤 / 翔双鹄于交衢 / 驭二龙于天路。(划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共3分)

21.晏殊 欧阳修(2分)

22.豪放派 婉约派(2分)

23.①成就高(名气大);②都属于西江派;③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每点1分。共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A D 【解析】A项应是鲁肃之计;D项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

25.(1)①隐去真实的年代与背景,假托前朝人事;②隐去真实的事情,虚构了贾府中的人物变迁;③用谐音手法,虚构人物,并暗示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每点2分。共6分)

(2)①她给拿侬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②欧也妮拿钱偿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婚事。③她铸了一个纯金的圣体匣,献给教堂。④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和图书馆。(每点1分。共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①文学揭示生活的本质;②文学反映生活的方式是艺术的。(答出一点得2分。共3分。第①点若答出“对生活的诗意延伸,尖锐诘问”意思,得1分)

27.①创作是作家的自我救赎(治愈);②作家通过作品来影响别人;③作家通过创作把自己的生命形象长久地留在读者心中。(每点2分。共6分)

28.①作家创作的本质是对生命的转移;②作家终生写作,把作品留给世界;③作家的形象是借助其作品来流传的。(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