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2015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高度关注。在我国,谈到海上丝绸之路,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扬州、泉州等举世闻名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或是德化窑、龙泉窑、越窑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古代瓷器生产地。这些地方在国家的支持下,都相继建立了博物馆,使当地居民和中外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然而,海上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理所当然地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海南岛附近的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位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在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如今,在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它们是海南岛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历史见证,向人们诉说着大洲岛乃至古代海南岛民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往来这里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海南岛,除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与文化有关的公立博物馆,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

近年来,到海南岛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与日俱增,这里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在海南,能看到蓝天、白云、椰林、海水、沙滩,却看不到海南岛古代先民们生活的变迁,更看不到海南岛的先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与南太平洋诸岛上居民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博物馆的缺位使海南岛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掘,十分令人惋惜。

此外,自古以来,海南岛先民就与内地的先民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海南省博物馆合作,在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许多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既具有十分鲜明的海岛特点,又与内陆华南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性。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岛先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用树皮来做布制衣、都使用有段石器等形制特殊的石器。这些都表明,海南岛的史前文化研究很有可能是解决“南岛语族的起源”这一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争论很大的热点问题的关键。

鉴于上述种种,我以为,国家发改委、海南省政府应拨出专款,在大洲岛所在的万宁市建立南海文化(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海居民生活)博物馆,以呈现海南岛在南太平洋的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民众对南海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王巍《海南岛是“海丝”的重要节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建议“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关注。

B.海上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博物馆,而海南岛除省博物馆外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

C.海南岛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人们在海南只能看到椰林、海水等,博物馆的缺位使海南岛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发掘。

D.海南岛的史前文化研究很有可能成为解决“南岛语族的起源”这一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争论很大的热点问题的关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应当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也当然包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海南岛。

B.到海南岛旅游的游客,看到的多为蓝天、沙滩等自然景观,看不到海南岛先民生活的变迁及其在“海丝”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这令人惋惜。

C.从出土的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来看,海南岛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海岛特点,又与内陆华南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性。

D.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既可以让国内外游客对南海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可以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出海港口所在地,都先后建立了博物馆,人们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B.由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从而证明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C.都用树皮来做布制衣,都使用有段石器等形制特殊的石器,这表明海南岛先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有很多相似之处。

D.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可以呈现海南岛在南太平洋的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拨出专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注】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繇:读yóu,古同“由”,从,自。

4.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削籍:革去官职

B. 若拙献颂称旨,召见 称旨:符合上意

C.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 诣阙:前往京都

D.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 进秩:逐级推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悰(cóng): 欢乐;乐趣。

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以“ ”两句,用对偶句式写自己在国家倾覆之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  ”两句,表现了他对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后人赋其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市候鸟 

李凌

秋风过去,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一场一场的秋雨带着寒意散落在行人的脸上。人字形的雁阵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从头顶缓缓飞过。 

当秋生看雁阵飞过的时候,他开始想家了。秋生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正是天空飘着满天春雪的季节。他刚走出车站,就被职业介绍所的服务员拦住了,服务员带他来到一个正在挖地基的建筑工地,对他说,干好了有钞票,干不好就走人。秋生以前听人们说过城市遍地都是黄金,只要弯腰就可以拾到。就像去年出门的邻家闺女,不到一年,竟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回家还坐了飞机,惹得自己的老婆眼热得快要冒出火来。秋生经受不住老婆半个月的抗议,终于答应出门到城市里打工。 

工地上恶毒刻薄的老板总是让人马不停蹄地干活,除了吃饭连零花钱都给得十分吝啬。眼看着楼房在不断地拔节长高,可是秋生的拾金梦却像飘在空中的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地破灭。尽管妻子一次一次打来电话催要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化肥、农药、种子钱,可是老板却在关键时候没有了踪影。 

无奈,秋生和两个老乡结伴独立干了起来。他们通常呆在一个只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守着一部电话等着老板有活的时候通知他们,实在等不来电话的时候就去菜市场或者商贸货场帮别人装卸货物扛大包挣苦力钱。 

到了秋风落叶的时候,竟然也有了一笔可以回老家的盘缠。尽管到了年底到处都在传来火车票汽车票涨价的坏消息,可是他一看到天上南飞的大雁不辞劳苦地向南飞翔,他就觉得他就是那群大雁中的一只。 

一想到回家,晚上他的梦里也似乎多了许多甜蜜的期待。他梦到两个孩子早早就等在村口围着他讨要好吃的东西,梦见老婆正向着他走来……这样的梦境使他回家的路程变得漫长而亲切。 

火车载着这些欢乐的梦境日夜兼程地向着离梦最近的地方飞驰。当车窗外小贩的叫卖声变得越来越亲切的时候,他知道梦中的家离他越来越近了。 

邻家的闺女比他早几天坐着飞机回来了。穿金戴银的她领着一个年龄可以做他爹的中年男人一出现在村庄,就使得秋生老婆的心情和脚下的土地变得黯淡起来。 

妻子迫不及待地将他迎进家门,孩子还没有放学,秋生用怪怪的眼神望着妻子,猴急地脱下了贴身的裤子,随后从里面露山一沓花花绿绿的钞票。老婆温柔地看他一眼,就从枕头下面掏出一个账本来,一阵三下五去二的算计,化肥钱、种子钱、孩子学杂费、各种税费……花花绿绿的钞票从床上变得越来越薄。当最后一张钞票从床上消失的时候,妻子用一种疑问的眼神看着丈夫。丈夫终于低下了在外面再苦再累、受人侮辱也没有低下的头颅,默默无语地拐到了厨房的一个角落,喝起了劣质的闷酒。他的女人看着逐渐醉意的丈夫,悄悄地出去了。 

日子虽然黯淡而无聊,可是终究还得往前过。秋生因为出门长了见识,春节的时候竟然能够和长辈们坐在同一张桌上喝酒吃饭。以往他在城里的种种心酸遭遇居然成了乡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伸长脖子仔细聆听的样子使得秋生有了一些从未有过的快意,他突然觉得他的话竟然也有那么多令人兴奋和骄傲的东西。 

乡村的春节在鞭炮声中渐行渐远,当家乡的柳稍露出一点嫩黄时,人字形的大雁向着秋天相反的方向飞去,一种莫名的牵挂涌起在秋生的心中。他不自觉地就将目光投向大雁飞行的远方,久久地眺望。走在乡村的田埂上,他发现村人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似乎与自己心中希望的某种东西相去甚远,山村和门前的那些鸡鸭们在他的眼里变得有些讨厌了。 

秋生像在城市想念家乡一样开始想念起那个远方的城市了……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语言质朴流畅,情节简单,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工秋生的形象,他渴望通过进 城务工来改变困苦不堪的生活,他的生活也是诸多进城务工者生活的缩影。

B.本文从小处着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推及到思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城市靠什么魅力吸引了前来打工的人们,而乡村为什么留不住自然闲适的生活?

C.从小说的题目“城市候鸟”来看,作者揭示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归依感困境:他们远离亲人,忍受孤独与辛酸,既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又回归不了旧有的生活方式。

D.“邻家闺女”的形象在小说中寥寥几笔,用意深刻,她看似进城实现了淘金梦,并激发更多村民加入城市淘金行列,实则是将拜金主义引入乡村的罪魁祸首。 

E.文章的结尾很是耐人寻味,秋生对城市的思念以及对眼前不紧不慢的农村生活的讨厌,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喧嚣浮华背后的还有先进与文明,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

(2)简析大雁这一形象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6分)

(3)小说中秋生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秋生眼中的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农民工进城打工这一现象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父亲罗家伦

父亲是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读书家庭。1915年,父亲考进复旦公学中学部,国学功底很深。1917年夏天,父亲投考北京大学。那一年,蔡元培先生到北大上任。

1919年1月1日,父亲和北大高年级学生出版了《新潮》杂志,总编辑是傅斯年,父亲任编辑,两人写了很多关于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文章,《新潮》杂志在当时成为继《新青年》之后,倡导新文化运动第二种有影响的刊物。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人都给予父亲他们极大支持。蔡元培批准由北大经费中每月拨3000元给《新潮》,《新潮》的编辑部,就是李大钊北大图书馆的办公室。

1919年4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失利的消息传到北大,父亲和一些同学商定5月7日联合市民游行抗议。5月3日,蔡元培校长得知北洋政府同意对山东问题做出退让,立即通知了父亲、段锡朋、傅斯年等人。当天深夜,大家决议改在5月4日去天安门集合游行。父亲与江绍原、张廷济一道,被各校代表推举为总代表。5月4日那天上午,父亲站在一个长桌旁边,写好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宣言只有180字,却写得大气磅礴,极富号召力。5月26日,父亲在《每周评论》第23期发表了题为《五四运动的精神》的短文,第一次提出了“五四运动”概念。从此,“五四事件”被定格为“五四运动”。

1920年秋,父亲和四个北大应届毕业生得到蔡校长的推荐和企业家穆藕初基金的资助,出国留学。在美、英、德、法等国深造了六年,父亲回国。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蔡元培,让父亲任清华大学校长,那一年父亲只有31岁。

10月12日新学年开学时,校园中除了新校长外,新生中首次出现了十五名女生;原有的五十五名教授中,三十七位(包括外籍人士在内)遭到解聘,却进来了二十多位新的教授;有些系和课程被取消,中国课门数增多;本国和外籍教职员之间待遇及居住条件的差别得到改正;权力大过于教授的职员地位和人数也重新调整。

父亲说:“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父亲为清华求才的苦心,从毛子水根据何基鸿(清华法学教授)转述的一个小故事中可见一斑:“志希从北平到南开去请蒋廷黻先生。蒋先生本不愿离开南开的。蒋先生不答应,志希便坐着不走。熬了一夜,蒋先生终于答应了。”

父亲选拔人才,也不拘泥于分数。除了对钱钟书的破格录取外,还有报考清华历史系的吴晗,他的数学考了0分,但中文和英文竟是两个满分。父亲大笔一挥,将吴晗也破格录取。
1929年4月,父亲和教授会代表冯友兰联袂出席清华大学董事会议,坚持立场,对抗由外交部高级官员把持的董事会,在校中发动废除董事会的舆论。父亲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三次向教育部提出辞呈,表示不挠的决心。当局终于在6月下令取消基金会,改由教育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辖。

父亲在清华时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使原隶属于外交部的“清华学校”,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1930年,处于复杂政治形势下的父亲被迫辞职。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父亲对清华所做的成绩,依旧被肯定。当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导师陈寅恪先生说:“志希在清华,把清华正式地成为一座国立大学,功德是很高的。”

1932年8月,父亲就任中央大学校长。他到任之初,广揽名师,优化学科,兴建校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的主持下,中央大学迎来了建校史上辉煌鼎盛的黄金时代。他又力排众议,将中央大学西迁重庆,中央大学在当时是全国高校中院系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1941年夏,筋疲力尽的父亲辞去中央大学校长的职务。

1969年12月25日,父亲离开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我抚着他柔软尚温的手,生离死别,像是梦幻,却又无情地逼真!父亲安葬在台北近郊山旁的阳明山第一公墓,四周丛林环绕,放眼远望观音山和淡水河,云边深处,便是隔海的大陆故乡。

(摘编自罗久芳《我的父亲罗家伦》,有删改)

【相关链接】

1.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50年赴中国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央评议委员。(百度百科)

2.罗家伦延揽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如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朱自清、张子高、翁文灏、华罗庚等等,多达数十人。这些人的到校,大大强化了教授阵容。

(摘自赵映林《罗家伦于清华大学的开拓之功》)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在这部亲情回忆录里,作者全面地展现了罗家伦不平凡的北大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运动、留学欧美、实践教育经历等,表现了他的教育理想之梦。

B.北大讲究学术自由精神的熏陶和蔡元培校长的感召长远地影响了罗家伦的信念和事业,这从他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民主方面的表现能够看得出。

C.罗家伦是一个有事业心的学者,无论是任清华校长还是中央大学校长,他都革故鼎新,创造了当时的辉煌鼎盛,但是最后他都被迫辞去了校长职务。

D.罗家伦破格录取了中文和英文满分、数学零分的钱钟书和吴晗,体现了他对人才的爱惜,让他们能在清华深造,为他们以后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E.作者以丰富的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了关于父亲的回忆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罗家伦在清华大学任职只有两年,却被称为有开拓之功,请结合材料简述他为清华做出了哪些成就。(6分)

(3)罗家伦除在清华做出了巨大成就外,在其他方面,他还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罗家伦认为“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并做到言行一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样的反腐题材节目勉为其难,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反腐作品,讽刺得 ,且有些不着调,实有避重就轻之嫌。

②她其实也知道这种短时间多景点的旅行往往都是 ,只不过这样的旅行较为划算,能够花很少的钱去很多地方。

③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 ,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

A.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B.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C.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D.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B.窑洞、黄土高坡、高亢的信天游……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镜头中反复出现的这一幕幕陕北农村场景,令观众触景生情。

C.体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舞蹈《丝路霓裳》的精彩亮相,不仅是盛唐文明的永恒符号,更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

D.周公庙遗址近200座大中型周代贵族墓葬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曾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放眼远眺,从船边缓缓向后移动的群山,熟悉得如同自己手心的掌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阿里的山,这也是阿里成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缘由。

①仿佛这是它们一成不变的模样

②山脚下山体细胞的堆积则证实了高原的演变

③然而我知道,在地壳残酷折叠,把特提斯海变成山峦的那一刻

④现在,山顶的浑圆展现着群山历经的万年风霜,亿年沧桑

⑤它们也曾经是锋芒毕露的险峻、千姿百态的奇丽

⑥浑圆的山峦稳稳端坐在如象足般硕大的山脚上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③⑤④⑥② C.⑥①③⑤④② D.⑥②④①③⑤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 ①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 ② ,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 ③ ,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17.阅读下列信息,自选一个角度,另写一则8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6分) 

12月19日上午,2014年度汉字出炉,“法”字在7000多条词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年度汉字。此次评选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和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发布。

评论一:“法”字的当选,反映出中央领导层的反腐运动和推进法治的做法带来了巨大影响,表明老百姓对反腐运动的赞赏和支持。

评论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日,见一钓者钓鱼,在抛下鱼钩之前,钓者向水中撒下几把饵料。我问钓者为什么还没有下钩就撒饵料呢?钓者回答说,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在鱼儿多的地方下钩,上钩的鱼自然也多。

甜头多的地方,鱼儿聚集得也多,但同时,阴谋、陷阱、圈套也多,可悲的是,鱼儿们看到的只是甜头,却看不到阴谋、陷阱和圈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9分)

1.(3分)A

【解析】是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与作者建议“建立海南文化博物馆”的依据无关。

2.(3分)D

【解析】范围有误。原文的“民众”不仅指“国内外游客”,还应包括“当地居民”。

3.(3分)B

【解析】因果不当。“沉睡着多条古船”不能反证“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二、(36分)

(一)(19分)

4.(3分)D

【解析】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5.(3分)B

【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6.(3分)A

【解析】“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10分)

(1)(5分)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2)(5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以”及“自陈”“出”的解释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既”“戒”“以臣礼”(状语后置)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 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 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二)(11分)

8.(5分)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这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3分)

【评分标准】答出形象特点得2分,有具体分析得3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9.(6分)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秋色”“日光”以及“红林”“翠竹”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清幽萧疏的氛围,表现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4分)另外,用语形象,富有动态。不说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日光穿过竹间,竹色更显玲珑。(回答为拟人手法也可以)(2分)

【评分标准】答出“情景交融”并简析得4分,用语特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三)(6分)

10.(6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评分标准】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

乙 选考题

三、(25分)

11.(25分)

(1)(5分)C B 

【评分标准】选C给3分,B给2分, E 给1分;选A 、D不给分。

【解析】A 项“困苦不堪”用语过重,进城打工是为了改善家境。D项“罪魁祸首”错误,原文没有支撑信息。 E项 “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拔得高了,此时的秋生还没有这种认识。

(2)(6分)①大雁这一候鸟形象同题目“城市候鸟”相呼应,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出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与乡村间穿梭谋生但最终难以融入城市的生存境遇。② 大雁这一形象多次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出现,既引发秋生的思乡之情,归乡之意,也引发秋生渴望走出乡村的情怀。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进城务工挖地基扛大包卸货物,干的都是最出力的活,被欺骗受侮辱,却不低头。②看重亲情,有责任感。在城市中思念亲人,梦回家乡。为了挣到家庭基本费用,在城市中受苦却依然坚持。也为了带回的钱满足不了家用而低头。③能思考,有梦想。被迫外出打工的他,经历坎坷艰辛,仍会渴望再次闯荡,不满足于单调缓慢的乡村生活节奏。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 (8分)① 城乡的物质生活差距太大,城市拥有的繁华富裕远大于乡村,迫使大多数人为生计进城。②城市没有保障进城务工者的基本权益,他们常常受骗受辱,付出劳动得不到回报。③城市的浮华拜金对淳朴的乡村生活是一种冲击,自由安逸松散慵懒的乡村生活乐趣被吞噬。④城市的先进与文明也在潜移默化进城的村民,使他们不满现状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12.(25分)

(1) A E

【评分标准】A项3分,E项2分,B项1分;选C、D不得分。

【解析】B项,“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民主方面”不够全面,还包括当校长的教育经历。C项,原文只是说“中央大学迎来了建校史上辉煌鼎盛的黄金时代”,而清华“辉煌鼎盛”依据不足。D项,原文只说了吴晗的数学0分而中文和英文满分,至于钱钟书的成绩,文中未具体说。

(2)(6分)①革故鼎新,勇于改革。他苦心求才,裁汰冗员,提高待遇;裁并学系,增加中国课程;招收女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②废除外交部高级官员把持的董事会,使清华改归教育部;整顿基金,解决了清华教育经费由不懂教育的外交部官僚控制的问题。③促成了国立清华大学的体制转变,原隶属于外交部的“清华学校”,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倡导新文化运动方面:他与傅斯年创办的《新潮》杂志,使之成为当时继《新青年》后倡导新文化运动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②政治民主方面:他起草了“五四宣言”,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五四运动”的命名人。③ 教育改革方面: 他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广揽名师,优化学科,兴建校舍,十年重建,创造了中央大学的黄金时代。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罗家伦认为,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大学办得好坏,要看教师的水平,选拔好的教授是校长的首要任务。具体表现在:①吐故纳新,重聘教授。为了提高清华的教授水准,重新选聘教授,充实新鲜血液。②公平待人,提高教授待遇。本国和外籍教职员之间待遇及居住条件的差别得到改正,权力大过于教授的职员地位和人数也重新调整。③唯才是举,苦心求才。坚持学术和人格上的高标准,他延揽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如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张子高等,增强了清华大学教授阵容;一些名教授如蒋廷黻,是罗家伦亲自请来的。

【评分标准】答出观点2分,每一点具体表现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20分)

13.(3分)B

【解析】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根据语境及搭配,B项最恰当。

14.(3分)C

【解析】A表意不明。“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到底“谁不认识谁”,有歧义。B不合逻辑。“信天游”不属于“场景”。 D句式杂糅。可改为“曾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或“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5.(3分)C

【解析】①中的“它们”指代⑥中的“山峦”,且①中的“一成不变”照应⑥中的“稳稳端坐”,故⑥①相连;③⑤联系紧密,说地壳变化,与⑥①的不变形成对比;④②由过去说到未来,并与后面的句子相接。

16.(5分)①就皱眉存疑(或“就想着否定”) ②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或“必然是对专家权威的挑战”) ③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或“创新必然带来争议”)

【评分标准】答出1句得1分,2 句得3分,3句得5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示例1.“法”字当选年度汉字,既表明民众对这一年依法治腐的积极肯定,又体现底层对未来加强法治建设,彻底将权力关进法治牢笼的殷切期盼。

示例2. “法”字无疑恰如其分。治理腐败,本就是“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沿着那些贪腐分子的落马轨迹,你可以感受到“法纪面前没有例外”从未如此让人感到贴切。

【评分标准】角度合理,语言表述严谨即可。

六、(60分)

18.(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所选择的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三等及一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分;(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