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七校联盟联考试卷及答案

秘密★考试结束前 【考试时间:2015年1月3日8:30-11:00】

贵州省七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

语 文

命题学校:贵阳六中 审卷学校:清华中学

联考学校:贵阳六中 清华中学 遵义四中 凯里一中 都匀一中 都匀二中 安顺一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占据学术主流的是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还认定“他的悲剧也就是楚国和楚国人民的悲剧”。显然,这一时期屈原的形象塑造,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政治伦理化了。在70年代初“评法批儒”运动中,又有人把屈原说成是与儒家相对立的“法家诗人”。8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输入,有人则试图从心理分析的层面透视屈原,说屈原是一个有着幻视、幻听、幻觉、孤独症、自恋症、易装癖的病态狂人。

自从“楚辞”诞生以来,在其传播与接受中,屈原形象也处于不断变迁中,后人阅读古代文本所获得的只能是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试图凭借这些并不完整的“碎片”去还原历史,在试图“唤醒”历史生命的过程中,人们必将自己的期待与想望悄然注入其中。因此,被“唤醒”的人物形象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在被“唤醒”人物的历史身影中,闪烁着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西方诠释学重视经典文本与读者之距离,并讲求各种方法克服两者之差距”,“儒家读经传统强调解读者与作者心灵的遥契”,是一种“实践诠释学”,不是或不只是“哲学诠释学”,是一种以经世为本的实践活动。诠释者往往将其诠释行为的目标指向人,以还原作者的意图为途径力图还原作者的历史形象,作为自己修炼和实践的榜样和目标。例如,在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从孔子开始,便以其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境界。

“经典是时空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反复考验、被反复选择和确认的产物”。对儒家经典之类“神圣性经典”进行诠释往往不是读者的个体行为,而主要是国家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而不在个人。这种诠释比较程式化,具有封闭性,而且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甚至消亡,对这种经典的诠释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经典甚至失去其经典地位。但是,《楚辞》不是这种“神圣性经典”,这有利于诠释者个体的参与,其作为经典在历史中形成的普世价值对诠释者的约束力相对于“神圣性经典”而言比较小,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如学术思想、政治际遇、文化心态、个性气质等,便具备更大的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正因为如此,魏学渠在其为明代李陈玉《楚辞笺注》所作的序中指出:“贞人谊士,读其词而感之,所为传注笺疏,岂徒合文义云耳,将以明其志,感其遇,恻怆悲思,结撰变化。”在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士人际遇较为动荡之时,对《楚辞》的诠释往往就更热烈,更丰富多彩。 

(摘编自《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50年代,新兴阶级为达到政治企图,将屈原政治伦理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B.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主流观点是:屈原的人生史是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

C.20世纪70年代初,在“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人把屈原看成与儒家对立的法家诗人。

D.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试图凭借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去还原历史,其中必然包含着大量虚拟猜想的成分。

B.被“唤醒”的历史人物形象既源于古代文本,又结合当下需求,含有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

C.“西方诠释学”与“儒家读经传统”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诠释学”,而不是“哲学诠释学”。

D.“实践诠释学”是一种以参与政治以达到天下治平为根本的实践活动,诠释目标往往指向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可以看出,自从孔子开始,诠释者往往将他们各自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

B.因为“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不在个人,所以这种诠释或许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经典可能会失去其经典地位。

C.因为《楚辞》不是依靠国家权力诠释的“神圣性经典”,利于个体诠释,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具备更大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

D.在学术思想活跃、士人际遇极为动荡时,对《楚辞》的热烈诠释,实际是诠释者探求理想、释放焦虑、自我确证和批判的心理历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伪为候者 伪:假扮。

B. 将应募者数十人 将:率领。

C. 谓等人曰 等:其余。

D. 延绣及其将帅 延:拖延。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B. 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C. 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D. 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典韦力气过人。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 他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有一双八十斤的戟。

B. 濮阳之战曹军和吕布的军队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典韦率领应募的几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铠甲,拿着盾牌和长戟冲入敌阵应战。

C. 典韦忠厚谨慎。白天在太祖身边整日侍立,晚上也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

处。宴席上,太祖敬酒时,他手持大斧随侍于旁。

D. 典韦威势迫人。张绣谋反,太祖失利,典韦的手下死伤殆尽,他与敌军短兵相接,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他敌兵都不敢上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2)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8.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第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作分析。(5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题虽名为“怨”,却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形的句子是  

(2)《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3)《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雪 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了。”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中的夫妇在儿子死后多年,深信儿子仍在身边,一家人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执着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

B. 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与前文“ 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相呼应,揭示了主题

C. 真相大白后,陌生人没有再说话,表明他灵魂受到了震撼,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

D. 小说结尾再一次写到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悠然飘落的雪花,与开头完美照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E. 结局部分由警长解开悬念,由此推知警长对辖区居民家庭情况较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样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这篇小说由三幅逐步推进的画面连缀而成,请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三幅画面概括出来,并简要分析“陌生人”的行为在文中的作用。(6分)

(3)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6分)

(4)“儿子在楼上学习”这一悬念的设置。有人认为牵强,是作家为了引人入胜而故弄玄虚。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时代的写家

——人民艺术家老舍

李 伟

老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都喜爱的作家。北京的百姓熟知老舍,就像熟知前门、大栅栏一样。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一个穷旗兵的家里。因出生日期临近春节,父亲便给小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舒庆春。父亲死后,养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她靠为别人洗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在小说《月牙儿》中,老舍有这样的描写:“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至于吃,一天通常只有两顿饭。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道:“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

老舍的一家,祖辈都是文盲,一个很偶然机会,他受善人刘寿绵的资助上了私塾,随后又考上了中学和北京师范学校。6年后,不满19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3年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1922年,老舍辞去了劝学员职位,不久后,他在基督教会受洗礼并结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后来经易文思介绍,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老舍写作的师傅,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第一部《老张的哲学》,便是仿照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930年,当老舍回国到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师时,已经是著名作家了。

从英国回来后,老舍发现当时的文坛思潮与文学争论此起彼伏。对此老舍却置身事外,只做个旁观者。老舍不属于任何一边,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老舍始终坚称自己是“写家”,而刻意与“作家”称谓划清界限。他从不把自己的写作看多高,认为自己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是同等的“写家”。以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屹立于文坛。

1936年,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也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借此机会,正式辞去了教职。过上了专门靠写作换取收入的日子。就在这段时间,他写出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大代表作。到了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当民族生存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时,个人的悲喜变得无足轻重。具备救国济世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战的洪流。老舍也不例外,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他对臧克家说:“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头上!……”此时,老舍从一个向来只在文坛“边缘”弄笔的自由撰稿人,变成文坛上呼朋唤友的大忙人。

抗战胜利后,老舍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在美期间,他完成了《四世同堂》最后一部的写作。

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看到身边的底层人民翻身过上了新生活,生活虽然依旧困苦,但毕竟充满了希望。在“狂喜”之中,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很快,他便写出了话剧《龙须沟》,并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真诚、执着地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为此苦恼,为此焦虑,孜孜以求。

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革”,他带着心灵和身体的累累伤痕,自沉于北京西北郊的太平湖。

老舍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他的作品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不仅描摹了一道风景,而且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深沉凝练的笔触,全方位的展示了老舍的独特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一代大家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影响力。

B.老舍始终坚持称自己为“写家”,还戏谑地称自己等同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体现了老舍把自己看得很低,很谦虚。

C.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先生辞去了教职,这表明他追求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

D.老舍因为经历的坎坷,艺术追求的与众不同,创作理念的独到,所以他被边缘化,一度是文坛的“边缘人”。

E.本文开头反复引用老舍的小说,这些引用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老舍能对生活有深刻独到的感悟都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2)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结合文章说说老舍被授予该称号的原因?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老舍生于寒门,长于贫困,历经战乱,从小胡同的苦孩子到蜚声文坛的作家,从大杂院走向世界文坛。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这个角度来讲,眼下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运动,至少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与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安全和健康的城市,往往是 

②小说家的任务是通过写作故事来不断试图 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

③过去的很多人认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凭借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腾飞就会 

A.南辕北辙 理清 倚马可待 B. 南辕北辙 厘清 指日可待

C.背道而驰 厘清 倚马可待 D. 背道而驰 理清 指日可待

1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12月13日上午,习总书记在国家公祭日上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捍卫者和有力倡导者。

B. 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C. 监管部门不但对福喜公司的食品安全疏于监管,对该公司有组织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失察,并授予该公司荣誉称号,显然加剧了企业公然造假。

D.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针对空间天文学研究的需求和我国的现状与特色,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为标志,我国启动并规划了若干空间天文研究计划。空间天文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是: ,     

①兼顾空间光学、射电、引力波以及旨在搜索宇宙暗物质的高能粒子探测

②适当扩大规模

③瞄准前沿科学问题,加强优势领域

④以高能天体物理观测为重点

⑤均有大幅度提升

⑥在天文卫星的发射数量、主导和实质性参与国际空间天文卫星计划以及形成完整的空间天文研究体系方面

A. ④①⑥⑤③② B. ④②③①⑥⑤ C. ③②④①⑥⑤ D. ③①④②⑥⑤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2014年6月24日18时许,北京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在北京朝阳区一公寓内将涉嫌吸食毒品的宁财神查获。被抓获后,宁财神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7月6日,宁财神甫一获释便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

此贴一出,点赞者甚多。有人评价:人生是一个带着枷锁跳舞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设置一些底线。作为公众人物,明星应该深知① ,并更加严格自律。但当其自甘堕落时,我们必须看到法律的一视同仁。不管你是谁,只要触碰底线,一样会② 。同样绝对平等的是生命,不管你是明星还是粉丝,毒品不会因为你是谁,就对你“友好”一些,只要你敢沾,③ 

17. 仿照例句,另选两个字,分别写一段话。要求:拆字合情合理。(5分)

例句: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舒心。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园丁说:玫瑰开花是为了答谢他的辛勤。

惠风说:玫瑰开花是为了酬酢它的和畅。

植物学家说:玫瑰开花是为了繁衍后代。

诗人说: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你认为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省七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9分)

1.(3分)A(“20世纪50年代”、“企图”有误。) 

2.(3分)C(“不是"哲学诠释学’”有误,原文“不是或不只是”。) 

3.(3分)D(“极为”、“实际是诠释者……的心理历程”有误。)

二、(36分)

(一)(19分)


4.(3分)D 5.(3分)C 6.(3分)B

7.(10分)

(1)(5分)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别人的两倍,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

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

(译出大意给2分。“兼人”、“相属”、“壮”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译出大意给2分。“间”、“哭”、“葬襄邑”句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典韦,陈留己吾人。他相貌魁伟,体力过人,有志气节操、好行侠仗义。襄邑的刘氏与睢阳的李永结下仇怨,典韦想要为刘氏报仇。李永原是富春县令,家中戒备森严。典韦乘着车,带着鸡和酒,假扮成前去问候李永的人,大门打开后,他怀揣匕首冲进去杀了李永,还杀死了李永的妻子,然后慢慢走出门,取回车上的刀戟,步行离开李永家。李永的住处靠近集市,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又不敢考近。典韦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伙伴,辗转拼战才得以脱身。由此典韦被豪杰所识。

初平年间,张邈发动义兵,典韦作为士兵,隶属司马赵宠。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赵宠对他的才干和力气很是惊讶。后来典韦又归属夏侯惇,数次杀敌有功,升为司马。太祖在濮阳讨伐吕布。吕布的别支部队屯兵于濮阳西面四五十里的地方,太祖夜间偷袭,到天亮时打败了敌军。还没来得及撤军,就遇上了吕布的救兵赶来,从三面进攻曹军。当时吕布亲自搏战,从早晨到下午双方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形势危急。太祖招募冲锋陷阵的勇士,典韦抢先应募,率领应募的几十人,身穿几层衣服双层铠甲,丢掉盾牌,只拿长矛撩戟。这时西面告急,典韦前去抵挡,敌军乱箭齐发,箭如雨下,典韦视而不见,对其余人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众人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时再告诉我。”众人都害怕了,大声疾呼:“敌人来了!”典韦手持十多支戟,大呼而起,抵挡者无不应手而倒。吕布率领众人撤退。正值天色已晚,太祖才得以撤退。太祖任命典韦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带领亲兵几百人,常绕大帐巡逻。典韦本人强壮勇武,带领的人又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每次作战,经常是最先攻陷敌阵。典韦被升为校尉。他性格忠厚谨慎,经常白天在太祖身边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他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别人的两倍,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典韦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军中给他编了顺口溜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太祖非常高兴,邀请张绣和他的将领,设宴庆贺。太祖挨座敬酒时,典韦握着大斧站在背后,斧刃径宽一尺,太祖每到一人面前,典韦就举起大斧盯着他。直到酒宴结束,张绣和他的将帅都没人敢抬头看典韦。十几天后,张绣谋反,偷袭太祖大营,太祖应战失利,带着轻装骑兵退去。典韦在营门中迎战,叛军无法攻入。他们就分散开来从别的门一齐进攻。当时典韦手下的校尉还有十多人,全都殊死搏斗,无不以一当十。叛军先后涌来越聚越多,典韦用长戟左右攻击,一叉过去,就有十几支矛被击断。他的手下死伤殆尽。典韦也身受几十处伤,只得与敌人短兵相接,敌兵想上来活捉他。典韦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余的兵贼不跟上前。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敌人,杀死数人,伤势加重,双目圆睁大骂而死。敌人这才敢上前去,割下他的头,互相传看,全军又都来看他的躯体。太祖退驻到舞阴,听闻典韦战死,痛哭流涕,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太祖每次经过襄邑,常用中牢的礼仪来祭奠他。太祖思念典韦,任典满为司马,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

(二)(11分)

8.用字生动的是“透”、“更”。①“透”,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穿透刀瘢。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其艰险痛苦情形已不言而喻;该字写出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所以该字又不单写风雪本身,而是说风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②“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并且化用了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极言边塞的的苦寒。

(每字1分,分析3分。)

9.①“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言同时,无先后;“齐”,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同仇敌忾的豪情。②诗歌前两句对北地的严寒的描写,也正为下文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蓄势。所以这是一首高扬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每点3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三)(6分)

10.(6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E3分, A2分,B1分。选C、D不给分。 

(C项,“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推断无据,只能说陌生人对此有所触动。D项,“冬夜的静谧”不妥,结尾的“静”主要是谁都不说话的“静”,以此反衬人们内心不平静的情感波澜;结尾的意境也不是温馨的,而是沉重凄伤的。)

(2)三幅画面依次为:老夫妻俩谈论儿子、陌生人打扰、警长揭谜。(每幅1分,共3分)

作用:一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二是与老夫妻俩对儿子的浓浓亲情形成对比,升华主题。

(答出有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3)(6分)①儿子学习勤奋,经常闷在屋子里读书。②儿子孝敬父母,需要什么自己动手,不支使父母为自己干这干那。③儿子身体健康,有一身好力气,父母相信他能把凶残的抢劫者打倒。

(每点2分,意思相符即可,如有别的答案,必须符合文本,有所依据)

(4)(8分)

观点一:不同意。小说设置的悬念自然,并不牵强,符合艺术真实。①老夫妇由于对爱子的极度思念,往往会陷入一种虚幻的想象中,总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写表现了他们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②儿子是老夫妇的精神支柱,“儿子还活着”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虚幻的幸福遐想中生活下去并且安享晚年,就是因为他们信念不灭。作家这样设置悬念展示了崇高的人性之美。

观点二:同意。小说设置的悬念,有些牵强,违背了生活真实。①儿子死了多年之后,老夫妇竟然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的事情不可信,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②小说开篇通过老夫妇的对话,煞有介事地描述儿子在楼上学习,完全是要将读者引入作家设置的迷宫,而背离了生活的情理。③从构思来看,作家为引人入胜而设置悬念有故弄玄虚之嫌。

(两种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表述不全、不清,酌情扣分。)

四、(25分)

12.(1)(5分)E3分,C2分,B1分。选A、D不给分。

(A项,“全方位”有误,文中选择老舍重要的人生阶段,有侧重点的展示;D项,“边缘人”是因为他不屈从、依附于任何人,以独立不倚的姿态屹立于文坛。)

(2) ① 老舍出身于一个穷旗兵的家庭,父亲的早逝,家中的困顿让他深刻领悟到了人世间的艰辛,对人间的悲辛有一种彻骨的体会,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聚焦于下层百姓,作品常常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他成为了普通群众的代言人。

②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民族危难之时,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他从一个自由撰稿人,成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实际负责人,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大潮中。

③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国家充满了希望,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

(3)内容上:① “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运用比喻手法,“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两句说明老舍的文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了”说明老舍的文学创作来自普通百姓的生活,对生活加工、提炼之后,极富生活韵味地呈现出来,读者可从其作品中发现生活的影子。②“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该句化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的标题名在此,将老舍的文学成就与巴尔扎克相媲美,也体现作者对老舍老舍作品的高度评价,对老舍由衷的赞美。

结构上: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并且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大写家”。使结构浑然一体。

(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观点一:①困难虽带给老舍心灵上的创伤,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使他的思想更加深邃,意志品质更加坚定。②苦难成就了老舍。生于寒门,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历经战乱,饱经忧患。正因为此,使他成为广大下层市民中的一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百姓,看到行行色色色的人物,对生活有真切的体会。为其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③看到下层百姓的贫瘠,体会到他们的悲辛,激起他对下层百姓的同情,从而在作品中刻画普通百姓。所以他成为了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观点二:如果老舍生活在一个宽舒的环境中,以其写作上的禀赋,敏锐的捕捉生活的能力,也一定能在文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文革中,受到凌辱,精神上的摧残、折磨,他才会自杀。如果在一个宽舒平和的环境中,他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于此。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五、(20分)

13.(3分) B 。

(①背道而驰:是指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②“厘清”的支配对象往往是“关系”、“原则”、“任务”等。“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清脉络”、“理清思路”等。③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14. (3分) B。

(A项,语序不当,应为“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C项,成分残缺,“造假”缺中心词“行为”。D项,“要看……决定的”句式杂糅。)

15. (3分)C(见《空间天文学:亟待补上的短板》,《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8日16 版)

16. (6分) ①自身形象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②戴该戴的手铐,坐该坐的牢。③毒魔对你身心的戕害都是一样的。

(意思答对即可,每空2分。)

17.(5分)①加: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讲,还要致“力”于行动。②迟:落伍者往往只是比别人晚“走”了一“尺”。③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④愧:“心”中有“鬼”,所以才会惭愧。

(答对1题给2分,答对2题给5分。要求拆字合情合理。)

六、(60分)

18.(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立意参考:

1. 活出自我

2.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 感恩

4. 礼尚往来

5.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