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第五单元【精神家园】练习及答案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陈金辉 编写
精品赏读
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收获平台
一、认真读读下列词语,然后把词语用正楷抄写两遍在下列方格内。
糊口 积攒 集思广益 广袤 罂粟花 熠熠发光
燥热 恐惧 湿透 拐杖 敦促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尽管害怕死亡,他还是没有停住脚步。“我已经跑了这么远一段路,如果再停下来,他们会说我是个傻瓜的。”他心里想。于是他继续跑下去。离山丘越来越近,而且已经听到巴什基尔人的喊叫声。这喊声更灼疼了他的心。他拿出最后的力气向前跑去。太阳离地平线不远了。烟雾中的太阳看上去大大的,红红的。残阳如血,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他离目标仅有咫尺之遥了。帕霍姆已经能够看到山丘上的人们正在向他招手,敦促他加快速度。帕霍姆鼓起最后一点力气,向前疾跑。他弯着腰,以免向后倒去。就在他到达山顶的一刹那,天空突然一下黑了下来。他又抬头看了看天空——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大喊一声:“我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他正准备停下脚步,却突然听到巴什基尔人仍在对着他呼喊。他这才意识到:尽管从他所处的低处看去太阳似乎已经落山,但是山丘上的人们还能看到太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向山顶跑去。上面仍然很明亮。他来到山顶,看到了那顶帽子。在太阳落山之前,那位头领两手叉着腰,大笑起来。帕霍姆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梦想,他大喊一声,双腿一软,身体向前一扑,用手去拿帽子。
1、从以上的文段中,你认为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本文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试就这一段简要分析人物内心的发展变化过程。
答:
3、帕霍姆最后用生命代价换来的结局,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答:
⊙发展空间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略有删改)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 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
答:
3、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答:
4、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
5、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
⊙博闻广知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的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摘自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10 黑 羊
⊙收获平台
一、认真读读下列词语,然后把词语用正楷抄写两遍在下列方格内。
钥匙 贸易 妨害 逻辑 诚实 糟糕
敲定 欺骗 挑明 携带 遮光 灯笼
二、编写一则简短的寓言,与同学交流,要求寓意明确。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选自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的文段,回答问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 给“轩榭”注音,并解释“自出心裁”在文中的含义
轩榭( )( ) 自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哪句话?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3. 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其“艺术”表现在哪里?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段,作者展开说明,除了还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6.“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是不足取的”中的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
前者指代:
后者指代:
7. 用自己的话描述“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怎样的情形。
⊙博闻广知
文学的数学
人从事某一职业,一是为了糊口,二是为了爱好。某件事若是很赚钱,干的人就多。这一行里就混了许多凭此换饭吃的人。这事如果不赚钱,就像个筛子,将为了糊口的人滤了去,只孤零零剩下爱好这块卵石。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天底下有爱骑马的,有爱打枪的,有爱搜集破烂的,有爱钻牛角尖的,有爱发财的,有爱玩权术的……也有爱写作的,泛称为爱文学。
这个比例能有多少?在写作日益贫困化的今天,真不好意思说得太高。就斗胆算作百分之一吧。
按中国有十亿人算,就有1000万人热爱此道。哎呀,这真不少。
单是爱好自然不行。文学还需要毅力、勇气,锲而不舍的韧性,高屋建瓴的胆魄,逆境中的刚直,优裕中的清醒——总之一个大写的人格。在卑微像蘑菇一般滋生的当代世界,这个比例实不敢乐观,姑且也算它百分之一。
现在向文学掘进的队伍里,还剩下10万人。也浩浩荡荡呢。
最难把握的是机遇。它像一头光滑的海豚。当它游近我们的时候,与暗淡的背景混淆一处,难以识别。当它瞬息而过时,犹如黑色闪电,我们只有看着它敏捷的后影叹息。能够抓住机遇羽毛的人,能有多少呢?做一个不大悲观的估计,也是百分之一好了。
这支最初的乌合之众已经精粹了许多,减到1000人,一间礼堂就坐得下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天才。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凝固在甲骨、岩石、竹帛、纸张、计算机里,就成为文字的记载。人类的历史,无数的悲欢,驾着语言的小舟,一代代运载到遥远的彼岸。美妙的语言,犹如玄妙的天籁,只在暴风雨的夜晚,降临在极少数睿智的大脑。他们接收了它,誉写了它,笔下流淌出千古绝唱的美文。
写出人类的大悲大痛大欣喜,需要天赋之才。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不知谁能抓到美丽的一色红桃?
这个比例,只能算它百分之一。
只剩下10个人了!
这就是关于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数学。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他们的灵魂的额头像地球一般苍老,他们颤抖的目光火焰般跳动。他们瘦削的脊梁像一根单薄的竹竿,可以破碎却绝不弯曲。他们的手因为思虑过多而盘根虬曲,握住笔的时候才格外有力。
他们孤独地站在旷野之中;代表此刻的人与以前的人、以后的人对话。雪花披满了他们的全身。
这个比例是否太乐观?
比较·探究
世间最美的坟墓 椰子树与平等
⊙收获平台
一、认真读读下列词语,然后把词语用正楷抄写两遍在下列方格内。
尘嚣 林阴 荫庇 墓冢 埋葬 禁锢 生命所累 挖空心思
陵寝 肃穆 震撼 装饰 幽暗 嬉戏 繁琐 痱子 粗糙
二、通读全文,按下列要求摘录课文有关语句回答。
1、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美在哪儿?请用一词来概括。
答:
2、托尔斯泰墓朴素美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最美在朴素上?
答:
3、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朴素美的?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能吃的蛋糕
许多父母感到很难向他们的孩子解释为什么有些电影和杂志不适合他们看。有一位父亲想出了一个解释的办法。
这位父亲仔细倾听孩子们想看某部限制级电影的种种理由:影片中有他们喜爱的演员;别人都在观看;它被列为限制级仅仅是因为它隐含色情内容,但这些内容从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现过;它的语言相当优美。几位少年并不否认,影片中有一个建筑和一群人被炸飞的镜头,但他们认为这样的暴力元素很正常,无可厚非。再说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故事情节也十分紧张刺激。
听完了这些理由,父亲还是说:“不行!”
那天晚上,父亲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品尝他烘烤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解释说,他选用了全家人最喜欢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样”。孩子们问他是什么花样,父亲平静地回答说:“在蛋糕里加了狗粪。”
但是父亲又马上向孩子们保证只加了一点点,其他所有成分都堪称食中精品,而且他花了很多心血来烘烤果仁巧克力蛋糕,温度和时间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他相信这些蛋糕口味绝对一流。
虽然父亲暗示果仁巧克力蛋糕的品质几近完美,但是这几个少年表示坚决不品尝。
父亲故作惊讶。他向孩子们保证,他们尝不到狗粪的味道。但孩子们仍然无动于衷。
于是父亲告诉孩子们,他们想看的电影就如同这个果仁巧克力蛋糕。我们的思想往往会诱使我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事实上,哪怕是一点点狗粪都能将美味佳肴变成令人作呕、全然不能接受的东西。父亲继续解释道,虽然电影行业让我们相信今天大多数电影老少皆宜,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现在每当孩子们想要做他们不该做的事情时,父亲就会问他们是否想要吃他特制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们也就不再提起了。
(选自《环球时报》2006年4月)
1、文中孩子们列举了想看某部限制级电影的种种理由,请说出其中的四点。
答:
2、文中的父亲为了说服孩子们,他采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说理方式?你认为这种方式可取吗?为什么?
答:
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
4、你从这则短文中受到了什么教益?
答:
⊙博闻广知
这无疑是一个资讯(即信息——编者注)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代》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
何况资讯充斥着陷阱,有的是资讯制造者带来的麻烦,更多的则是在传播通路中的异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必将造成资讯对你的严重伤害。
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
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将其还原到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正确的生活经验以及完全沟通的“常识”层次,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
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
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鉴赏·评论
鱼,我所欲也 陋室铭
⊙收获平台
一、默写《鱼,我所欲也》第一段“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二、回答问题: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 ) 蹴尔而与之( )
惟吾德馨( ) 苔( )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 )之劳形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把 比作鱼,把 比作熊掌,由“舍鱼而取熊掌”类推出 的主张。这里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 ,虚写的是 , , , 。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的品位不凡。
4.刘禹锡以古圣贤自况,将陋室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生活情趣的不俗。文章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高、事雅描绘 。
三、下面是《陋室铭》的译文,阅读后回答问题。
山不在于是否高峻,有了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于是浅是深,有了蛟龙就有了灵性。这是一处简陋的房子,唯有我的美德满室香馨。石阶上缀着苔痕点点,窗帘上映着草色青青。说说笑笑有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没有无知的白丁。可以在这里调弦抚琴,可以在这里参读佛经。没有庸俗音乐骚扰耳膜,没有案头文书劳累身形。就像那南阳的诸葛草庐,好比那西蜀的扬雄书亭。孔子说得好啊,君子居住的地方,哪有什么简陋丢人?
①译文中,词序与原文不同的句子是:
②译文把原文省略句补充完整的句子是:
③译文将原文隐含意义直接显示出来的句子是: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的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阅读选文②③④段,按示例填空。
文段②描写胡杨树的 外形 ,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文段③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点明了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文段④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突出了 默默奉献 的精神。
2.从文段②中找出最能体现图中胡杨树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答: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伟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博闻广知
读“死”书与读“活”书
蒋孔阳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活动桌面
选择一题,与同学合作完成。
一、2007午5月,班级要开展以“感思母亲”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时间为40分钟。现在由你来负责这项活动方案策划,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l)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
(2)你将如何开展这次活动?试写出活动的步骤。
二、阅读下面材料,参照示例,为洪战辉写一段颁奖词。
事迹:殷顺民,男,60岁,浙江省荣军(荣誉军人的简称)医院休养区护理员。自1971年5月参加工作以来,他把当好一名荣军男护理员作为一辈子的理想与追求,日复一日地为瘫痪的荣军洗脸刷牙,喂饭送水,翻身擦澡,端屎倒尿,不怕脏,不怕累,一干就是35年。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位去世的荣军临终时都是由殷顺民来陪伴着走完最后人生的。2005年,殷顺民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颁奖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和事业,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祟高和伟大。不求名,不为利,荣军的需要成了他工作的理由。三十五年如一日,谱写了男护理员工作的华丽篇章。在他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2岁那年,家庭里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起,他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他谢绝一切捐助,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整整12年!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词:
体验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教化:
野史:
禁锢:
陵寝:
2、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
(2)何陋之有
(3)将军宜枉驾顾之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5)天府之地
(6)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7)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九年级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2)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
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①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
②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4、下列一段话有三处语病,找出来并修改。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①句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中学对该校初二的学生就“焦点访谈”和“幸运52”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焦点访谈 | 幸运52 | ||
喜欢 | 不太关注 | 喜欢 | 不太关注 |
29% | 71% | 80.5% | 19.5% |
①概括地说,统计表反映的情况是: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丁鱼
(1)在多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附近海域常常会出现大批鱼类和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死亡。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腐烂而释放出来的有毒二氧化硫气味。
(2)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种有毒二氧化硫气体的散发,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停顿。直至两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巴库和南非研究人员维克斯发现:有毒气体的散发停顿期,正是当地沙丁鱼的繁殖期。意外收获让科学家加紧了研究步骤,通过反复计算,终于推测出原来是数百万的沙丁鱼吃掉了将要飘向海岸线的浮游植物,因而减少了气体散发。
(3)沙丁鱼是鲱鱼家族的一员,栖于海水表层,体上部浅绿蓝色,腹面银白色,体长达40厘米。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它繁殖能力极强,全年产卵。如果没有意外干扰,它可存活13年之久,可谓鱼类中是寿星。沙丁鱼资源丰富,在丰年产量可超过400万吨。
(4)美国是捕捞沙丁鱼的主要国家,有着庞大的沙丁鱼捕捞船队,他们经常利用夜间在大西洋附近海域进行捕捞工作。此时在鱼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当船长20到30米的围网船队来到离岸6公里的水域时,大片的鱼群就会乖乖地游入围网。渔民们将捕捞品保存于冰冻海水箱内。这些冰冻沙丁鱼主要销往日本,在那里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产品。据专家估计,沙丁鱼年捕捞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但目前沙丁鱼捕捞量不受指标限制,而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一直以来,沙丁鱼因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事它还作为鱼饵或养殖鱼用饮料来销售,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5)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引发人类的极大兴趣,导致过度捕捞。直到这次科学家们的偶然发现——沙丁鱼可以吃掉海里有害的浮游植物,才使沙丁鱼的地位鱼价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继而科学家发出了“不要过度捕捞”的呼吁。
(6)巴库说道:“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无法让沙丁鱼发挥功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浮游植物繁衍开来,这些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同事浮游植物所释放出的气体还将给大气层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二氧化硫。”
(7)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行为,将会深深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这些影响是人类难以甚至是不可能挽回的。
1.阅读第(3)段,概括沙丁鱼的四个主要特征。
答:
2.第(3)至(5)段中,有些词句用得准确或生动,找出其中一例加以品析。
答:
3.请你说明“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的原因。
答:
4.阅读全文,说说“过度捕捞沙丁鱼”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请概括回答。
答:
5.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过度“开发”自然的行为,请结合本文与相关链接,拟一段30字左右的手机短信内容,发给经营野味的酒店或制造贺卡的厂家,表达你的心愿。
答:
【相关链接】大量的野生动物被“请”上了酒桌,如穿山甲、眼镜蛇、虎纹蛙……人类用巨大的胃口吞噬着自然界亿万年造就的生命;一棵花了上百年苦心生成的大树,顷刻间轰然倒下,变成了几千张雪白可人的贺卡,在我们写上美丽心情与祝福的时候,成片成片的大树正在倒下……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音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朱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蒹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选入时有改动)
1.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月夜探访,按“示例”,说说作者探访了哪些对象。
【示例】弹奏单弦吉他的蝈蝈
答:
2.第②段和第④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第②段: 第④段:
3.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答:
4.一次月夜探访,竟让作者产生了做一只鸟的奇特想法,说说产生这种奇想的原因。
答:
5.选文中有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①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答:
6.与同学探讨,合作完成:自然万物皆有情,人应该如何与自然万物相处?就你所处的环境来看,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存在什么问题?请列出一种你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人应该与自然万物这样相处: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案: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第五单元练习精神家园参考答案
精品赏读
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执着、贪婪等,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2、内心世界波澜起伏:恐惧——焦急——失望——希望——梦想即将实现的惊喜。3、言之成理即可。
⊙发展空间
1、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2、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3、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4、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5、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博闻广知
1.略。
2.示例:B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没时间”的同学有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部分同学的课余时间被用来看电视或上网等,挤占了阅读名著的时间 。 C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不喜欢”的同学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 。 这部分同学大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未能从读书中获取教益和乐趣。个别同学有欣赏趣味低俗化的倾向。
3.略。
10 黑 羊
⊙收获平台
一、略。
二、略。
⊙发展空间
1. xuān xiè 出自内心的剪裁、创造
2. 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四个方面说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 绝不讲究对称
4.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5. 描写、议论。例: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通过描写、议论使“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征解说得更加突出。
6、前者指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后者指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7. 虽然有花墙和廊子间隔着,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隔开。人们站在某个地方,不仅能看见花墙和廊子内的景致,而且透过镂空的花墙和无墙的廊子,看见更多,更深,更远的景致。
比较·探究
世间最美的坟墓 椰子树与平等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A、其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B、朴素。
2、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表现了逝者淡泊名利的品格与坟墓的外观和谐统一,再缀以鲜花形成一种朴素美。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
3、语言:文字简洁,行文朴素,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语言深挚动人,感情热烈浓厚。写作手法:排比、比较、衬托、白描。排比:“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比较:“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用那破伦、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的富丽堂皇反不如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振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例如:“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暧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A: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B:墓地周围的自然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能说出一两点即可。
⊙发展空间
1、有他们喜爱的演员; 别人都在看; 隐含的色情内容从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现; 语言优美;特技效果精彩; 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答4点即可)
2、运用类比的说理方式。形象地说明人们的思想往往会诱使人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从而达到说服孩子有些电影和杂志不适合孩子们看的原因。因此,这种方式是可取的。认为不可取的,言之成理即可。
3、是一个善于耐心、仔细的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
4、略。
鉴赏·评论
鱼,我所欲也 陋室铭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 dān cù xīn tái rú dú
2. 生(生命);义(正义);舍生而取义;比喻、类比,对比。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 陋室 吾
4.有仙之山,有龙之水 唯吾德馨
三、①石阶上缀着苔痕点点,窗帘上映着草色青青 ②可以在这里参读佛经 ③君子居住的地方 ④略
⊙发展空间
1.虬曲苍劲 生存环境 残酷无情 作用(或价值)
2.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3.不腐烂 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5.围绕其中一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如能结合两方面辩证地谈更好。
活动桌面
一、1、(1)答案示例:①妈妈,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妈妈好;③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④谁,报得三春晖。
2、如感恩现身故事,说说你的亲身故事等等。各个步骤最好有时间的安排。
二、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体验成功
一、1、教育感化。 旧时私家著的史书。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帝王的坟墓。
2、(1)(4)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2)提宾作用。(3)代词,他。(5)助词,的。(6)代词,代蛟龙。(7)起足音节及舒缓语气的作用。
3、⑴①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
②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⑵①“臭”指“臭豆腐”。
②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意思相近即可)
4、①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应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句应去掉“不被淘汰”中的“不”,或将末句改为:“将来走入社会才不会(致于)被淘汰。”
③句将“处心积虑”换成“沤心沥血”等带褒义或中性色彩的恰当的词。
5. ①喜欢“幸福52”的学生远远多于关注“焦点访谈”的学生。(大意对即可)
②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关注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多数学生不关注社会问题”或“青少年学生特别钟爱娱乐节目”之类意思也可)
二、1、(1)营养价值高(含油量高);(2)繁殖能力极强;(3)存活时间长;(4)资源丰富。
2、例1:“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夜间沙丁鱼群在海上浮泛的壮观景象。例2:“据专家估计”说明了此数据有可靠的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沙丁鱼营养价值丰富,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4、越来越多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加剧温室效应。
5、例1:为了给地球多留鲜活的生命,保持生态平衡,请不要只追求短期利益,请手下留情。例2:为了多留新鲜空气,防止水土流失,请提倡“无纸问候”。
三、1.唧唧夜话的虫子 夜航的蝴蝶(或:不懈探索的蝴蝶) 啼叫的夜鸟(或:咽回半声叹息的夜鸟)挂在橡树上的鸟巢(空巢)
2.爱怜 敬畏
3.平凡中孕育出伟大(或:最微薄的索取,最神圣的奉献)
4.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界弱小生灵的伟大(或:作者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美妙、神奇)
5.①A.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B.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②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成为鸟儿以后诗意般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的艳羡之情。
6.略。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