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模)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教我如何不想他”

提到赵元任,不得不提他的语言天才。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是天才的语言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更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几乎每到一地,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在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当地人跑来和他称“老乡”。

1926年,在赵元任与梁启超两位导师指导下,王力完成了他的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后注有一句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赵元任批语道:“删!——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在赵元任先生看来,西文包括的语言种类很多,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不应该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虽然按照导师的意见删去了附言,但对“言有易,言无难”这句话的深刻思想,王力还没有完全明白。后来王力在论文《两粤音说》中提出“两粤没有撮口呼”,依据是他的家乡话博白话没有撮口呼。但1928年赵元任先生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话有撮口呼,马上就给王力写信,信中以“雪”字为例,说明广州话有撮口呼,《两粤音说》中的结论错了。据王力本人回忆,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论文题目本身有问题,调查方言要一个一个地点去调查,不能把两粤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第二,由博白话没有撮口呼推断两粤没有撮口呼,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至此,王力才真正理解了“言有易,言无难”这六个字的分量,并从此将赵元任先生的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

美国语言学家裘斯1957年曾赞誉说:“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然而,1972年,赵元任写了一篇题为“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幽默诙谐的演讲稿,坦陈自己在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作为对老朋友过誉的回应。

他曾经觉得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有一年到欧洲旅行,他就无形中假定一国说一种话,或是一区说一种话。他开车在瑞士玩,因为第二天准备送车去检修,晚上住下来后就先用小字典查了汽车各部分的德文名称。没想到第二天修车的跟他讲的是法国话,这把他急坏了。赵元任说:“那不行。晚上用功用的是德文功,这车非得用德文来修不成。”这次欧洲旅行给他的印象很像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一路停一个码头变一点口音,很难说一个方言到什么地方为止,另一个方言从什么地方开始。也就是说,语言或方言的分布并没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

赵元任是个纯粹的学者,打心底里喜欢钻研学问。他学习数学、物理、哲学、语言等多个学科,而这一切都源于兴趣。纯粹,意味着心无杂念。他有他的抗拒,他害怕行政事务,终生不愿意当官,只愿埋头学问。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他同样有着深厚的“文人气”,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中的美好和快乐。他曾告诉儿女们,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所以学得再多也不会成为负担;在他那里音乐也是真实的享受,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辅修音乐课程。他创作了百余首歌曲、钢琴曲,最为人熟知的是那首刘半农填词、他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世间很少再有如赵先生一般的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摘编自潘冬《赵元任:走到哪儿都是“老乡”》、苏金智《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等)

相关链接

①赵元任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大师,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他具备了当代一个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常常带着教人愉快的幽默感。

(陈原《赵元任全集&前言》)

②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有过专门的学习。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他从事现代语言学研究重视语言事实的实地调查,重视对语言材料的鉴别和归纳分析,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苏金智《赵元任研究语言学的实事求是精神》)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元任曾用八种方言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交谈,也曾在陪访途中很快就跟湖南人学会了长沙话,甚至被认为是老乡,这说明赵元任的确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B.王力在“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前提下就轻易得出“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的结论,赵元任用“言有易,言无难”六个字对他提出了批评。

C.美国语言学家裘斯赞誉“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赵元任却用“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演讲回应,这说明他“有着深厚的"文人气’”。

D.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语言学观点。

5.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语言的?(4分)

6.赵元任有哪些人格魅力“教我如何不想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陈设一个家

(台湾)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

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 “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 持 国 名 器 视 如 己 物 向 者 公 亮 官 越 占 民 田 为 郡 守 绳 治 时 巩 父 易 占 亦 官 越 深 庇 之用 巩 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B.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C.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D.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绘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爱读书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仕途坎坷。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罢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5分)

(2)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15.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看到“        ,        ”的景色,思及自己多年来的辛劳以及丈夫的负心,不由得悲从中来。

(2)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         ”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        ,        ”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中国人   ①   走到哪里,   ②   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由于个人   ③   家族的迁移,姓氏人口的分布从发源地逐渐扩散到祖国各地  ④  全世界,   ⑤   人们始终不忘寻找宗脉源流,追求血脉亲情的归属感。故乡不仅是祖先诞生的地方,更是其姓氏起源的地方。   ⑥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找家族文化的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都 和 或 可 所以

B 无论 都 或 甚至 但 因此

C 无论 也 或 以至 / 因此

D / 也 和 或 但 所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无根萍是全世界最小的开花植物。它本来不具备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①  ,反而生机蓬勃地开拓出一个广袤的萍的世界。无根萍生存之道有两大绝招。   ②   。它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在36小时内长出一个新的植物体。第二个绝招是不断“缩小”“退化”。一般生物是顺向演化的,但无根萍   ③   。演化到最后阶段,它几乎简化成了“一团细胞”,花只剩一枚雄蕊和一枚雌蕊。这种简单的构造使它更容易大量复制繁殖和传播。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2017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信息筛选】(3分)

B(B项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进一步被细化”,意为“"永字八法’的讨论”影响“这种理论”,题干表述为“这种理论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转述错误。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转述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二段 “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因为,它只能……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此处的“自然概念”就是“眼中自然”,转述正确。D项对应原文第四段“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转述正确。)

2.【理解分析】(3分)

D(D项原文中《书谱》讲到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所用关联词是“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选项中转述中变为“不仅是” “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句间关系错误。A项对应原文第二段“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转述正确。B项对应原文第二段“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转述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三段“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转述正确。)

3.【分析综合】(3分)

B(B项原文中并没有信息表示“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是“互为因果”,理解表述错误。A项对应第一段最后一句“"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转述正确。C项对应第四段中写“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作者本人的真性情、真情感。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转述正确。D项对应最后一段,原文是“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选项中的“提高了对书法的认识”和提炼、丰富、升华三个句子是同义转换;选项中注重“点画形状”“生命意象”“心性表达”在文中第二、三、四段都有相对应的内容,理解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分析概括】(3分)

A(A项的信息区域在第二、三段,文中所列举的两个事例,是为了说明赵元任有语言天才,学习语言非常快。B项对文意理解有误,赵元任给王力的批语“言有易,言无难”是告诉王力一种治学的理念,是一种提醒而不是批评。C项内容含意理解错误,“写了一篇演讲稿”回应老朋友的过誉,不能说明“文人气”,只能说明赵元任治学的严谨和善于自我反思的态度。D项误将类比当现实,“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是用来和欧洲旅行进行类比,得出“语言或方言的分布并没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的结论。)

5.【筛选整合】(4分)

①随时随地学习语言。如每到一地,都学习当地的方言;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

②通过实地调查来得出正确认识。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有撮口呼。

③以实践来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在瑞士修车的经历,让他纠正了语言的分布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的错误认识。

(答出①②点各得1分,答出第③点得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

6.【分析综合】(5分)

①具备超群的语言天赋。精通多国语言,会33种汉语方言。

②是纯粹的学者。心无杂念,不愿当官,埋头钻研学问。

③治学严谨(是一位严师)。做学问讲依据,不轻易下结论,提出“言有易,言无难”的理念;两年后仍不忘把实地调查的结论告之学生。

④幽默有趣(好玩)。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回应老友对他的赞誉;有文人气,追寻生命的中美好和快乐;研究语言学只是为“好玩”,把学习音乐当作享受。

⑤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既是语言学家,又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还专门学习了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学科。

⑥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学贯中西。

(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有观点和分析才能得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7.【分析鉴赏】(3分)

D(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 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8.【理解分析】(5分)

①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

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

③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

(答出①点得1分,答出②③点各得2分,共5分。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

9.【小说主旨内涵探究】(6分)

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

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

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 “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 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

(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文言断句】(3分)

C(三处地方断句时需注意:“名器视如己物”,“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用巩,私也”。“时”是“当时”,指曾公亮“官越”的同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断句时,要注意“一句一意、一事一断”的原则,断完句之后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翻译一下,看看语意是否贯通。)

补注:“名器”指“名号”与“车服仪制”。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11.【文化常识】(3分)

B(“卿”字用为第二人称“你”时,表尊敬或爱意,不仅仅“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还可以用于朋友、夫妻之间,表示爱称。如:成语“卿卿我我”;卫人谓之庆卿——《史记&刺客传》;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东南飞》。)

12.【文意理解】(3分)

B (错在“对他失去信任”。由皇帝对滕甫的一番话可以看出,解除他的谏官职务,并不是对他失去了信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帝诏甫曰:“绘……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

13.【文言翻译】(10分)

(1)(杨绘)于是把当地耍猴的叫到公堂(法庭)里来盘问,一(讯)问,他们就招供了,兴元府的人都佩服他(断案)英明(或“聪明”)。

(5分。与大意相关的实词“诘”、“讯”、“伏”、“服”译对得4分;“诘于庭”倒装1分。)

(2)朝廷中央机构里的官员,都是朝廷向来用俸禄供养的人,你却不派遣他们,难道只能派这些宦官吗? 

(5分。与大意相关的实词“素”、“遣”、“顾”、“独”译对得4分,“不之遣”倒装1分。)

【参考译文】

杨绘,字元素,是绵竹人。年轻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州。进士考试时考了第一等,做了荆南通判。做了开封推官,遇到事情解决起来都很顺利,一下子就解决了,众官吏都怕整天时间不够,而杨绘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想把他破格任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就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神宗皇帝即位,诏任他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皇帝曾下诏派遣宦官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都擦亮眼睛来关注着您的初期执政。馆阁、台省中的官员(人才济济),朝廷平素所供养这么多官员不派遣,难道独独派遣宦官吗?”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皇帝为此搁置下了那份任命。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杨绘坚决拒绝赴任,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诏见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意孤高深远,他在朝中行事孤立无援,却不畏权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没过一个月,又开始做谏院的官职,擢拔为翰林学士,做了御史中丞。当时王安石当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去,范镇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要害。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改革学说,杨绘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元祐初年,又任天章阁待制。去世时,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理解鉴赏】(5分)

CE(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5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5分;多于两个选项不得分。)

15.【分析鉴赏】(6分)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手法2分,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附:如果答“对比的手法,用过去的亲人欢聚与今日的天各一方作对比,抒发了兄弟分隔的悲伤之情”也可给分,但这不是从全诗的角度来分析的,只是这两句中的对比。全诗的角度,是以虚写实的角度。看考生的表达,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句识记】(5分)

(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食)

(5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错、漏、多字该空无法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成语辨析】(3分)

C (①错误。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错误。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处语境想强调的是危险,而不是谨慎。④错误。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成语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8.【语病辨析】(3分)

A(B项,成分残缺,应为“提高……养老金的标准”。C项,中途易辙造成的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二十四节气属于……独特创造,对……起到作用”。D项,句式杂糅,正确格式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

19.【语意连贯】(3分)

B(原文为: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由于个人或家族的迁移,姓氏人口的分布从发源地逐渐扩散到祖国各地甚至全世界,但人们始终不忘寻找宗脉源流,追求血脉亲情的归属感。故乡不仅是祖先诞生的地方,更是其姓氏起源的地方。因此,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找家族文化的过程。)

20.【准确连贯】(5分) 

①但它不但没有走向衰退和灭绝;

②第一个绝招是快速生长繁殖;

③是逆向演化的。

(5分。第①②两句各2分,第③句得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语境逻辑,可酌情给分。)

21.【简明连贯得体】(6分)

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

(共6分。内容:“提供”“加工”“交接”每个分项内容1分,共3分;语言得体,合理使用敬辞、口语,2分;语言连贯,合理使用关联词,1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22.【写作】(60分)

附:2017深圳一模作文审题解读及阅卷指导

【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第一部分:题型解读与内涵解析

一、这是一篇情景型+叙事体+新材料驱动+隐含性驱动任务作文题目。

情景型+叙事体

1. 情景片段与叙事流程

材料由三个情景片段、前后有因果联系的叙事体故事组成。

情景一:小朱向父母交流就业与创业的想法。父母发表不同的意见。(故事的开端与发展)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

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

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

情景二:小朱听取并实践母亲的意见的收获。(故事的再发展)

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情景三:小朱经过和父母交流以及自己劳动体验后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故事的结局)

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2.叙事体中的人物

小朱、小朱的父亲、小朱的母亲。

3.叙事体的主要内容

小朱就业与创业与父母的交流、自己亲身实践以及选择的结果。

新材料

选取的材料不是名言名句、诗词寓言故事等,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有矛盾冲突的、不同价值观碰撞的时事热点或现实故事。

叙事性新材料驱动作文,需要我们全面综合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建立驱动任务。具体操作上,需要把握叙事性材料的主要情节与事件(或者关键句)、重要细节以及它们的延伸拓展内涵、并在全过程扫描事件中提取相关要素去建立驱动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从哪个角度审题立意,主要情节与事件(或者关键句)及其拓展延伸内涵必须涉及,否则属于偏题离题。

隐含性驱动任务

驱动任务不是明确的,题目中并没有出现“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或者“比较、权衡、思考”等明确驱动任务的要求。但是“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需要对材料总体把握,概括分析其原意与内涵,提出驱动任务,完成写作。

角色驱动:驱动作文有对象意识、交流意识,情感意识。写作中有这三种意识说明驱动任务角色表达到位。

在此说明

隐含性驱动作文和材料作文并不矛盾,而是有内在关联,不过审题立意与写作着力点不同而已。材料作文可以不同角度、不同话题立意,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即可。隐含性驱动作文也可以不同角度、不同话题展开驱动任务,但每个话题产生的驱动任务必须紧扣材料的主体与核心,并且在分析中针对材料隐含的潜在矛盾冲突和社会现实进行比较、思考和权衡。也就是说,隐含性驱动作文和非隐含驱动作文区别在于非隐含驱动作文驱动任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隐含性驱动可以就材料内涵的多元性产生多种驱动任务,这点和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相同。不同的是,在审题与写法上,隐含性驱动作文强调问题冲突的呈现与分析比较权衡。

作文写作立意概说

本材料隐含性驱动,大体有五个主要方面立意:

1.小朱创业想法与实施(知与行等);

2.小朱创业和父母的沟通(平等尊重接纳思考、代际沟通等);

3.小朱对就业创业的认知(选择职业创业的价值与标准);

4.创业与专长相结合。

5.家庭教育的开放性与和谐度对人的成长

从小朱角度、创业就业标准角度、父母角度、知与行角度等均可。

二、叙事体材料细节、要素及背后的内涵解析


1.情景细节、要素的详细解读与内涵解析

情景中人物及关系一:

“小陈;小陈和父母坦陈”

内涵解析:小陈和父母关系平等而友好、能够交流和分享不同的意见。

“酝酿很久”

内涵解析:小陈是一个有自我独立想法、思想相对比较成熟的青年。

“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

内涵解析:小陈有独立思想和行动的决断力,看好父母养螃蟹的职业(经济上、事业发展上、家庭生活上),也可能有些年轻人的不成熟的盲目与冲动。

小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希望事业发展和照顾父母共同生活兼顾。

父亲:

“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

内涵解析:父亲不同意的理由:①担心农村孩子能通过读书上大学并获得来之不易的工作,如果失去这“铁饭碗”,读书的辛苦可能是白费了;②担心大学的专业知识是否浪费,已经获得的职业工作带来的现实的身份地位与经济价值以及背后体现的真正专业能力创造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否会完全失去;③读书成功获得有保障的职业,收入待遇好,工作体面,这应该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辞职回乡,在父亲看来,是对过去的否定,并且在家乡其他人看来,是没有面子的事。

父亲是一位有丰富社会经验和对现实有充分考量、对在一个好单位工作、获得不错的待遇、体面地工作十分关注的老年人。在儿子的事情上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并试图左右或者引领孩子,甚至用体面来给孩子压力。

母亲:

“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内涵解析:母亲性格比较柔和,不会直接支持或者反对儿子(或者儿子父亲)的意见,而是平等尊重儿子的想法,并提供实践的建议来完善或者修正儿子(或者儿子父亲)的想法,或者是把选择权交给儿子。母亲身上有一种矛盾调和的色彩,同时,母亲也是一位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对现实有充分考量的女性,但是在和儿子与丈夫的关系中,以一种调和与柔和的方式为人处事。有生活的智慧,角色的担当。

情景二:

“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内涵解析:小朱听取了母亲的意见,说明家庭亲子关系平等与和谐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成功(这里暗含也听取了父亲的意见,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

“抓了一天、真正体会”

内涵解析:说明小朱和母亲一样,也是一个注重知与行的结合、用实践检验自己想法的人。同时说明母亲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好的想法或者不成熟的想法都需要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

情景三:

“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内涵解析:①实践(行)后的思考(知)更为成熟(或坚持)。小朱在听取父母意见并通过劳动实践检验以后,坚持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并且比原来的想法更成熟。②发挥专长并通过创造实现自我价值。一开始只是“养螃蟹”,现在变成“做"电商’卖螃蟹”,一开始只是辞职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现在是“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紧跟时代的发展。③在自主创业中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满足。“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父亲所担心的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职业带来的社会身份地位的东西并没有丧失,反而有可能更加荣耀。④充分听取他人意见,让选择更加成熟而坚定。说明他已充分听取了父母意见并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体验,真正认识到职业(创业)背后的个人与社会价值,专业如何在创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地位经济收益等的变化,有了自己的结论与选择。

2.材料的基本要素与内涵拓展

基本要素 内涵拓展

小朱辞职再创业 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

小朱坦陈想法 年轻人和父母就职业与人生规划问题的交流

小朱先养螃蟹最后决定做电商卖螃蟹 知与行的结合

小朱听取父母的想法建议 年轻人和父母(长辈)的价值观的相互尊重与补益

3.关键词

职业(创业)与人生规划(选择标准与过程及价值)与实施

相关的意见的交流、分享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实现人生的精彩

小朱(年轻人)  父母 (长辈)


第二部分:驱动任务与审题立意

材料本身并没有提出明确的驱动任务,属于隐含驱动任务的材料作文。需要我们“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建立驱动任务,完成写作。

一、综合上面的材料分析,我们可以产生这样一些驱动任务:

1.小朱(年轻人)勇于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一定包含材料提供的具体选择过程),你怎么看?

2.小朱(年轻人)和父母(长辈)就职业与人生规划问题的交流,你怎么看?

3.知与行的结合在小朱(年轻人)的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所取的作用,你怎么看?

4.父母(长辈)在小朱(年轻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通过交流所发挥的作用,你怎么看?

或者:父母(长辈)在小朱(年轻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

5.父与母在小朱(年轻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该如何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与作用?

6.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与教育对孩子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不同角度的审题立意与驱动任务

小朱的角度

1.受过大学教育有着良好专业应用职业的人辞职另行创业,你怎么看?

2.小朱在辞职另行创业的想法过程中和父母的交流,听取父母的意见,你怎么看?

3.小朱在辞职另行创业的想法实施过程中,知与行的结合,你怎么看?

父亲角度

4.父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看?

5.父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的这一角色行为,你怎么看?

母亲角度

6.母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的建议,你怎么看?

7.母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的这一角色行为本身对小朱的产生影响,你怎么看?

综合与拓展延伸角度

8.怎样看父母(或孩子)与孩子(与父母)在辞职就业等问题上产生不同的意见?该如何正确处理?

9.父母(或孩子)与孩子(与父母)在辞职就业等问题上的交流,该怎么看?

其他拓展延伸角度

10.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与孩子的职业与人生道路的选择。

11.父亲、母亲不同角色的担当对孩子职业与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综合以上一两个驱动任务审题立意也可以。本材料既可以写成驱动作文,也可以写成时评类型。文体不限。

三、一些基本的审题立意示例

(一)符合题意得审题立意

1.勇于改变职业规划、实现人生最大价值(职业选择价值角度)

2.走好职业规划的每一步(职业抉择、知与行角度)

3.从小朱的选择看创业幸福((职业选择多元价值—事业亲情生活兼顾-角度)

4.和父母一起创业,不亦乐乎(职业选择多元价值—事业家庭生活兼顾—角度)

5.规划 交流 成长(个人职业规划成长角度)

6.从父母那里习得人生智慧(孩子接受父母建议与实践角度)

7.亦师亦友感父母 辞职创业觅人生 (个人职业选择和父母交流作用角度)

8.做孩子职业人生规划的朋友与导师(父母和孩子交流角度)

9.请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人生抉择(职业选择与父母交流角度)

10.就业与创业,贵在自我实践认知(个人职业选择角度)

11.寻找职业的价值与快乐(职业价值认知的途径角度)

12.网络工程师能“卖螃蟹”吗?(职业价值认知角度)

13.创业请知与行相结合(知与行角度)

14.人生大事需要父母的参与沟通(或学会与父母沟通)(年轻人角度)

15.请给职业人生道路上的孩子加油(或尽己所能)(父母给孩子建议角度)

16.当好孩子职业人生的参谋(父母给孩子建议角度)

17.认知自我,做孩子人生的倾听者与建议者(父母给孩子建议角色角度)

18.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人生规划最好的平台(从家庭和谐平等关系角度)

17.母(或父)亲与孩子的创业(母(或父)亲角色角度)

(二)容易跑偏或离题的审题立意

1.勇于创业

2.职业无贵贱

3.谈就业与创业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两代人之间

6.请不要阻拦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7.给孩子自由的天空

8.孝顺父母乃创业之本

9.父母在不远游

10.论代沟

11.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12.严父慈母

13.平等尊重每一个人

第三部分: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评分标准

(1)总体标准

1.基准分42分。

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数。

其他参考《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附: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40—31)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30—21)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20—0)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

二、发展等级 10分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三、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四、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42。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根据多年评阅经验大致作文等级及赋分如下:

一类:48-60

二类:43-47

三类:36-42

四类:25-35

五类:25分以下

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个鼓励。

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

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标准。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议论类

一类卷

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

一是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

二是在上述四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

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

记叙性文体

这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

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

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

第三,议论文直接切题论证观点,而记叙文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

(2)注意事项:

一、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二、违背命题要求,写成诗歌的,上限不得超过5分。

三、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四、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五、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六、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分数下浮。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

(3)去年阅卷的补充细则

400字以下20分以下。

200字以下10分以下。

4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只写标题1分。

二、其他注意事项

驱动作文一要有明确的驱动任务,二要具体就事论事,三要有相关联现实的内涵延伸拓展。具体到叙事性隐含性驱动作文,建立驱动任务不能脱离材料的关键词相关联的关键冲突话题,叙事的主要情节和事实不能避而不谈,更不可以只就其中一两个词比如:创业、意见交流做和材料无关的阐释横向联想拓展延伸。不结合具体材料分析的均属于跑偏题。得分在36分左右;根本不提原材料的在32分以下;只结合具体材料就事论事而没有做现实拓展内涵延伸的属于偏题,得分在40左右。


附一、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审题要点

1.要对叙事中的人物、情节、问题有总体把握解读。尤其要关注关键情节和关键句背后的问题指向。

2.关键情节指向问题的核心,在行文时无论哪个角度选取观点都不能绕过关键情节。本材料中不能绕过的关键词与情节是:小朱辞职创业的想法及实施、小朱和父母的意见交流。

附二、时评类写作诠释

时评类可以就材料一点或者材料几个不同点议论生发,最基本要求就是就事论事:分析事情的由来、现象以及背后的本质,事情本身的社会价值(或危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到对一般性的社会争议或冲突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指正。抨击社会弊病,歌颂社会正面现象、新生事物和人物,传递正能量,是对时事热点一种及时与深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