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2014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3-2014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背诵默写(7分)

1. 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 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 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6.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秦爱纷奢,人亦念家           尔无忘乃父之志

B. 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

C.杳不知其所也                   ,持一象笏至

D. 过夕可饮                       平明,汉军觉之

2.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技经肯綮之未尝

C.惟兄嫂是依                      D.故不我若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施贷以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妇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遂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B、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C、往往不其意                可:适合

D、太后不能,为改他服        夺:强取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3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皇上领悟过来,很后悔,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但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

(2)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3分)

三、诗歌鉴赏(1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2.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3.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3分)                                                                                     

4.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3分)

四、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1.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觉慧被禁足在家,每次碰到鸣凤,觉慧都想和她多说说话,可是鸣凤却怕被太太骂,觉慧说:“这就叫作,做奴隶的人永远没有办法……”但是他并没有讥笑她的意思。鸣凤听见这句话,默默地低下头。

B.觉慧去看祖父,以为至少会挨骂,没想到祖父向觉慧表示自己有些明白了,要觉慧把觉民带回家,与冯家的婚事不提了,当觉慧把这消息告诉觉新跟瑞珏,觉新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觉民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C.杜竹斋知道朱吟秋正试图和赵伯韬接洽,想从赵伯韬那抵押十几万用来还债,如此一来,吴荪甫想逼迫放弃十五万干茧的计划就会泡汤,他向吴荪甫建议要是朱吟秋能还钱,那茧子不要也罢,吴荪甫想了一想,觉得杜竹斋说得有道理。

D.屠维岳要求工人如期开工,但遭到一系列的阻拦。一是女工拦车门,二是钱葆生等人捣乱。屠维岳甚是愤怒,扬言要惩办阿祥等滋生是非的人。结果阿祥被警察抓了去。

E. 吴老太爷开丧后,惠芳因为无法回到乡下,就明里暗里地闹,实行各种抗议。张素素带她到丽娃丽妲村玩,在那里,惠芳吐露心声,请求张素素救她,张素素一时不敢答应。

4.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这个问题这几天我们学堂里头大家讨论得很热心。自然我们大部分都是赞成剪发的。有两三个同学很想把辫子剪去,但是又怕发生别的问题,所以终于没有剪。大家都没有决心,又没有勇气……做一个先锋,的确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在报纸上多多鼓吹……

(1)小说中的这个“先锋”是谁?(2)请简述与琴“剪发”相关的情节内容。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C.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D.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2.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3.小说题为“欢乐颂”,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作用。(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第一所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15日在上海成立,民众迫切想了解的是该如何报考本校,学校收费如何。

B. 在乡村住得久了,周围的鸡呀、鸭呀、牛呀、羊呀,还有山水、草木都给你亲近感。

C.“你们要学习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老师教导我们说:“认真学好功课,将来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8月6日,美国航天局(NASA)利用“好奇”号的火星样品分析仪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通过其振动频率,向火星播放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生日快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 豪华月饼销售遇冷、天价大闸蟹市场降温、大张旗鼓的公款吃喝难觅踪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下发节日禁令后迎来首个中秋,各地初显节约从简、反对铺张浪费的节日新风。

D.最近浙江温州接连出现的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老板,不仅给温州企业家的群体形象“抹了黑”,还欠下一笔还不了的金钱债务。

3.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要素一:_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六校联考2013-2014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一、背诵默写(7分)

1.亦足以畅叙幽情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又申之以揽茝

5.渺渺兮予怀                6.言笑晏晏                  7.飞湍瀑流争喧豗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1.(3分)D(D两个如都是副词“才”的意思;A他们的/一定;B比/在;C到/助词)

2.(3分)A(A为被动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3.(3分)D(夺:改变)

4.(3分)C(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5.(3分)C(“很后悔,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错误,应为“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6.(1) (3分)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百姓,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

(3分。定语后置;夜,名作状,在夜里)

 (2) (3分)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

(3分。疾,患病;引,拉)

文言文参考译文

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货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 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己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承、莆田县令,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末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茬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三、诗歌鉴赏(1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3分)①对朋友长久的思念;②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③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2.(3分)①四海泛舟,浪迹天涯;②万里来访,重视友情;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④了无心计,物我相融。(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3.(3分)上片即景抒情(1分)。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                                                                                     

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1分)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不舍春离去的感伤情绪。(1分)

4.(3分)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1分);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2分)

朱服《渔家傲》【赏析】

朱服(1048-?) 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洞”。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宋词鉴赏大辞典》)

四、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分)①告子以水不分东西而流,说明人性无所谓善,也所谓不善。(1分)②孟子以水有明确的上下流向为喻,来说明人性向善是确定无疑的(1分);孟子还以流水受击打而飞溅、受拦截而倒流为喻,来说明人的本性会因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1分)

2.(3分)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的本性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1分),因此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而在于找回他因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丢失的善心(2分)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之可以胁迫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3.(5分)C E(C吴荪甫执意不肯,他不会轻言放弃;D惠芳就整天呆在房间里,捧着《太上感应篇》,实行无声的抗议。张素素不得不答应。)

4.(5分)(1)许倩如(1分);(2)琴写了关于女子剪发的文章,并发表在《黎明周报》(1分),在女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1分)。琴想向同学许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1分),但遭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1分)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1.(5分)A、B(A.写大妈的过往和现状,凸显其乐观豁达、勤劳慈爱之特质,表达对其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以此照应标题。)

2.(4分)(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3.(6分)①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全篇先后有几处引用歌谣或提及歌谣,分别由他人唱、大妈唱、亲人唱、“我”唱,情节得以推动,人物活动得以组织。(2分)

②揭示小说主题: 赞美乐观豁达、热忱从容、勤劳仁爱的生活态度;赞美劳动和爱的美好。(2分)

③奠定小说情感基调:故事在欢歌中行进,在赞歌中收束,全篇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情感基调。(2分)

(其它角度,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分析,亦可。)

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

1. (3分)A(B.“鸡呀、鸭呀、牛呀、羊呀”中间这三个顿号改成逗号; C.“老师教导我们说:”冒号改为逗号; D.《生日快乐》。)

2.(3分)C(A.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B. 成分残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前缺少必要主语“报告”;D. 递进关系倒置,“不仅”和“还”及相关内容位置调换一下。)

3.(3分)参考答案:经济富裕(物质)       社会公平(公正)       良好心态(精神)(3分)

七、作文(70分)

参考立意:

        放低幸福的底线

        幸福源自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