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豫北2014届高三语文十所名校阶段性联考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的古老文字中,唯有汉字沿用至今。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早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的良渚先民就有了“原始文字”。虽然,它与之 前别处发现的一些原始文字处于同一时期,尚不能断定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但它与甲骨文乃至汉字的关系依然值得深入研究。

这一发现出自庄桥坟遗址。它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林壤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良渚文化遗址。

庄桥坟遗址2003年5月被发现,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说,十年来考古人员持之以恒地对出土器物进行研究整理,最终发现,在出土的 3000余件(组)器物中,有244件器物或碎片上有刻画符号。在良渚文化的各处遗址中,庄桥坟遗址是发现带有刻画符号的器物最多的。最重要的是,在这批 器物中,有两件残石钺两面均刻有“原始文字”。

著名古文字学者曹锦炎说,之前在良渚文化的多个遗址中,考古人员都曾在一些出土陶器上发现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像在余杭南湖出土的一个陶罐上就有11个刻画符号。有学者就以为它们是“文字”。

“我们知道,虽然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从严谨的学术角度看,良渚文化以往的发现尚未有足够证据能界定它们是文字,所以浙江的考古工作者称它们为刻画符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曹锦炎说。

曹锦炎告诉记者:这次平湖的发现则截然不同,两件石钺上所刻的已不是刻画符号,而是属于“原始文字”:首先从构形上说,它们不是由简单的几何形线条所组 成,而是已经具备了象形文字的构形要素,稍具古文字知识的学者一看就能分辨。其次从功能上说,它们已具备了作为记录语言的必需条件。在这两件残石钺中,一 件的A面是由刻有四至五个不同形体的原始文字组成一个短句,另一件的A面则是由重复的两个字构成六字短句,而两件石钺B面也各刻有一个字或两个字。

曹锦炎说:“尽管我们目前尚不能准确识读石钺上面所刻"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但认定其属于"文字’范畴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尽管其显得有些原始性。”在许多 人的心目中,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但是这一传统认识在考古界却认知各异,山东省的丁公遗址和江苏省的龙虬庄遗址都先后发现了原始文字。从年代上看, 此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与上述原始文字处于同一历史阶段。因此,尚不能断言它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曹锦炎说,学术界目前通常认为,山西的陶寺文化,河南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和著名的殷墟一脉相承,代表中原文化包括汉字这一支文字体系。而丁公遗址和龙虬庄遗址出土的刻画在陶片上的文字则不同,在构形上与汉字系统毫无关联,它们应该是代表着东夷的一支文化体系。

至于新发现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从构形上看确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但目前尚不能断言它是甲骨文乃至汉字的源头。曹锦炎强调,应该看到,与“满天星斗”的中国史前文化一样,“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也是多元的”。

(有删改)

1.下列对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即印证了早在五千年前居住在长江下游的良渚先民已在使用原始汉字。

B.历经十年的发掘整理,研究人员在庄桥坟遗址的出土器物上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但对古文字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的则是两件石钺上的“原始文字”。

C.之前在良渚文化多个遗址中发现出土器物上有刻画符号并不鲜见,但均未有足够证据界定它们是文字,但此次庄桥坟遗址两件残石钺上所刻的已是原始文字。

D.庄桥坟遗址所发现的原始文字不但已经突破了刻画符号的简单的几何形线条构形,而且功能上已具备了作为记录语言的必需条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余杭南湖出土的一个陶罐上的11个刻画符号是不是文字,学者们存在争议,但对此次庄桥坟遗址的发现属于“原始文字”则无异议。

B.因为此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与丁公遗址和龙虬庄遗址先后发现的原始文字处于同一历史阶段,所以尚不能断言它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考古界本已对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的传统认识认知各异,庄桥坟遗址“原始文字”的发现更是御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

D.山西的陶寺和河南的二里头、二里岗所发现的刻画符号或文字与段墟甲骨文一脉相承是目前学术界基本公认的事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庄桥坟遗址所出土的两件残石钺上有多个不同原始文字组成的短句,而正是这个特点使人们认定它已具备了记录语言的功能。

B.石钺上的象形文字虽然还很原始,且目前尚无法准确识读,但这些丝毫不妨碍我们认定其属于“文字”范畴的事实。

C.学术界目前通常认为,丁公遗址和龙虬庄遗址出土的刻画在陶片上的文字在构形上与汉字系统毫无关联,它们应该是代表着东夷的一支文化体系。

D.新发现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从构形上看确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但良渚文化又地处与丁公遗址和龙虬庄遗址所代表的东夷文化相近的地点,可见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复杂多元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 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 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 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 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 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 复其官。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 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 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攻击

B.枉道省母                枉:曲绕

C.梁武、元顺溺佛教        溺:沉溺

D.帝意轻之                轻:轻佻,轻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3分)

①母丧,去                   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⑤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悬崖

【日】广津和郎

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

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庸俗,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

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猬集。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 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 瞰图。

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以防眩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 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

突然看见一块崖崩滚滚的巨石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

“没有。”我对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

“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

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

“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

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

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

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

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

“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

“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

“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M大夫一起爬山……”

“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

院长回去了。

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

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

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 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 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2013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B.“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里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C.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D.小说以“悬崖”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我”欣赏景致来到悬崖边,然后写父亲看到后向“我”挥手因“我”没能理解而向“我”快速走来,最后写“我”回想父亲事后的咳血可能与他当日对“我”站在悬崖边而忧心有关。

E.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真实反映了父爱伟大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以“悬崖”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医者仁心、肝胆相照的吴孟超

林蔚 雅商

“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这么说。因为这份爱,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 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他是无数患者心中妙手回春的“老神仙”。“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 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 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 进口的?”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吴孟超一听就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 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

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一次缝合器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读学费用啊!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正是这般精打细算,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人曾劝他松松口,也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这样医院一年至少可增加上千万元的利润。可是,吴孟超毫不松口,他说:“我们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作摇钱树。”

可就是这位医学泰斗,吴孟超一生中虽然成就卓著、功勋无数,却始终保持着谦逊质朴的本色。他特别强调,为医之道,做人很关键,要善于做人。“一是要做一个善于团结人的人,二是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三是要做一个善于服务的人。”

在吴孟超的从医生涯中,最让他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他说:“救治病人如果怕担风险,前怕狼,后怕虎,那么禁区永远是禁区,病人只能在医生的摇头和沉默中抱憾离开人间。”

如今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医了,吴孟超依然不忘恩师裘法祖的谆谆教诲,表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因为能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他对记者说:“肝胆外科的发展是 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也不是手术者一个人的功劳。一个病人痊愈出院,护士的功劳占百分之七十,医生只占百分之三 十。”

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天都会亲临“战场”,不是当指挥官,而是做一名荷枪实弹的战士,用自己的双手向肝癌发起歼灭战。已经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 完成的手术也要将近两百台。每每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他曾自嘲说“这可能是手术依赖症”了。

老人动情地对记者说:“人老了,力气也越来越少了。但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刀我还是要开的,前提是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选自2013年第7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孟超作为医生,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省钱,正如他的座右铭——“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B.吴孟超反复强调,医生应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便宜药,处处为患者考虑,精打细算,所以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C.如今已年逾九旬的吴孟超,虽已是名满天下的肝脏外科医生,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坚持事必躬亲,主刀动手术。

D.吴孟超成就卓著、功勋无数,却始终保持着谦逊质朴的本色,在他看来,善于做人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关键。

E.吴孟超敢于挑战权威,鄙视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医生,他自己在医生的岗位上,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

(2)作为医生,吴孟超的医者仁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吴孟超除了有做医生的仁心之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清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吴孟超说“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何让公众对本地奶粉有信心?这不是奶粉的事,而是公众对整个链条的不信任,一旦公众信任了药品、食品,耶么奶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B.为了慈善足球赛,罗纳尔多在环球电砚台的节目中公开表示自已减肥的决心。他的减肥多少带着几分将自己逼上梁山的味道。

C.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

D.气功大师王林诬指新京报记者“收钱报道”并诅咒其“你不得好死,你们全家都不得好死”的无赖行径使其真面目昭然若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本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B.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加快了城市跪倒交通的建设步伐,将地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保持经济增长,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C.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D.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馓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绒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⑤④③①⑥②    B.③①⑤④②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⑤④⑥②③①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的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中国的文人画突破了一般造型的层次,①       ,这便向抒情诗趋近了。古人的诗画一律说,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文人的山水画因为表现了诗的意趣,②       ,则更有了“诗中有画”的意味,在诗与画的关系中,诗才是决定性的。古人在画中体现诗的精神,又在诗中寻找画的印合。

17.下图是中国船舶馆的图标,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圣经·旧约·申命记》的第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发布法令:“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新约》中则有这样的记载:“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牙还牙,以牙还牙。只是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 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B

7.(1)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关键词“睽”

“遽”“矜”的翻译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朕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关键词“微”“固”“短”的翻译各1分,句意通畅2分)

文言译文: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 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全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 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 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 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 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 其他的道路南下,所郑赐弱劾他。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 的心意所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 刑之罪。明成祖说:“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 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初,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 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 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 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郑赐确实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下令埋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10.(1)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2)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1.(1)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悬崖”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我”在悬崖边欣赏景致,父亲怕“我”出现意外而走上悬崖,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③“悬崖”和父亲咳血有关,突显父爱伟大的主题。(每点2分)

(3)①神经嫉妒敏感:看见儿子在悬崖边,担心儿子出现意外。②忘我:担心儿子而不顾身体快步奔向儿子。③爱子情深:过度忧心让父亲咳血,让“我”感悟到父爱的伟大。(每点2分)

(4)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我”是写“父亲”不可或缺的见证人,所以有关“我”的篇幅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我”是“父亲”的 陪衬者,“我”的见闻,感悟对充分展示“父亲”的性格起到关健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父亲”的焦急、疑虑,爱子情深相辅相 成,对突出“父亲”的现象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一年后“我”的感悟,揭示了小说父爱伟大的主题。(每点2分)

12.(1)B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E不给分)

(2)①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②教导年轻医生不要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 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要多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③吴孟超坚持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做摇钱树,拒绝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每点2分)

(3)①谦逊质朴:认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②鄙视怕担风险者,责任感强:从医生涯中, 最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认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自己的责任与幸福。③崇高的敬业精神:已经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完成的 手术也要将近两百台。(每点2分)

(4)①年逾九旬的吴孟超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将近两百台,自嘲可能有了“手术依赖症”。②他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 心地高兴。③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④他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精准无比;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一 辈子的心愿与幸福就是为医疗事业奉献终生。(每点2分)

13.C  14.B  15.C

16.①而追求获得更高层次的抒情达意的功能 ②而成为“画中有诗” ③而文人的山水诗因为有了画作为它形象的体现(每句2分)

17.(示例)图标由三艘扬帆航行的帆船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世界,帆船反映展馆内容;同时,三艘帆船的帆又似一排奋飞的大雁,寓意团结拼搏、自强进取的伟大精神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世再造船强国的宏大理想。(构图要素2分,寓意2分,字数1分)

18.【写作提示】

题中材料分别来自东方和西方,谈论的是共同的话题:怎样面对来自别人的伤害。

孔子的话要点在于“以直报怨”,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旧约》的话要点在于对来自别人的伤害应该进行报复。《新约》的话要点在于要以宽恕的心对待伤害。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亦可将上述两到三个角度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自己针对“怎样面对来自别人的伤害”的看法。当然,该话题不应只限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而广之,它也可以升华到国家、社会的高度。

【评分标准】

一类:立意准确,语言美,结构好,材料新。(51分以上)

二类:立意较准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材料较新。(44分-51分)

三类:立意有偏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36分-43分)

四类:立意偏离材料,语言表达较差,结构不合理或残卷。(36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