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老庄这些,历代山水画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B.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因为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所以具有较高的审美感受力,从而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以形媚道”的中国山水画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D.中国山水画通过为欣赏者提供了深邃而广阔的审美空间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愉悦和人格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2.系列对原文沦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联系在—起的。

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家应该承担文化使命的前提。

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紧密融合的例证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山水画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正本淸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

马犇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第⑦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术的认识。

C.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了裱画徐的品格。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5分)

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D.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丼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高祖大悦。

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

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

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诣阙请里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率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举自由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昉关系密切,任昉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仟命为吏部尚书,出任了晋陵太守的官职、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徳政感化,境内肃然。

C.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常。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皇帝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上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2)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宋】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岳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说从演员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即使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15.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5分)

(1)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成为“士”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并非杀鸡骇猴的表面文章,而是廉政建设的大手笔。

②在一个团队中,大家只要认准共同的奋斗目标,上下一心,各行其是,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功。

③那天在商场,遇到了一位老同学,我俩一见如故,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

④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网上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莫衷一是。

⑤走私贩毒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黑洞”,陈家兄弟却深陷其中,义无反顾,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⑥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自寻烦恼,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怀,真实何苦来!

A. 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9. 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 (3分)

A.高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①          。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②          ,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③          ,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21. 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收部分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滴”,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一辆共享单车被解锁了。这种声音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熟悉,短短一年时间,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引领出低碳环保、便捷实惠的绿色出行新方式。共享单车不仅风靡国内,还漂洋过海,在国外“圈粉”无数。但与此同时,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带来的“单车围城”等新问题,也亟待破解。至今,全国已有7个城市宣布禁止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平台的新增投放。共享单车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从时尚新潮事物迅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历代画家几乎都受到他的影响.B项,王维和诸多画僧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C项,“以形媚道”的中闺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2.C(文章的中心论点进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让山水画的精祌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3.A(A项,是当代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4.C(向边寿民学习的是他的祖上,不是边寿民本人。)

5.①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没弄坏过一幅。②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③坚守诚信。人们的名画旧藏他不作伪。④有计谋。被逼迫做的赝品他都留有标识,并向公安局举报。(每点1分,答满4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①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的直接原因;②徐家家规中的“三规”与他给人裱画的做法形成照应;③他装裱之后要钤印,在后文他被迫做的赝品中得到照应;④前文写他能画,与他在给公安局的举报信里用毛笔勾画那几个人的肖像前后呼应。(每点2分,答对任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7. B(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8.AC(B项三者材料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D项,说法绝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E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9.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10.D

11.B(B项,“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错误,官员离任时,因为口碑好,当地的官员、百姓到京城向朝廷申请,希望能够批准他们自己立碑褒扬这个官员。)

12.D(D项“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賊侯景对抗”于文无据,原文的相关内容为“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文中并没有写谢举对抗侯景的亊情)

13.(1)(谢举)任晋陵郡太守时,常与义僧轮换讲解佛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赶来听讲。(递、赴各1分,句意3 分)

(2)谢举的父亲谢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了很久方才去任职。(终、就职各1分,句意3分)

14DE(D项,是反问。E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错,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

15.①表达出了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来使,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怀;②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亊已高,愁病交加,却还得忍受与妻儿的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每点2分,酌情给分)

16. (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17.B〔①杀鸡骇猴:比喻用惩罚—个人来警告別的人.②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撖.比喻各搞一套。 ③—见如故:初次见而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④莫衷一是:意思是不能判定哪个是正确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⑤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⑥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亊在心里难以排解〕

18.A(B项,语序不当,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C项’结构混乱,应在“提出”后加“以”。D项不合逻辑,句中使用“能否”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致使一面对两面,可将“能否”删去。)

19.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在这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B选项说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毕业赠言中,不是很得体。)

20.①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②作品分类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③通过阅读中的互动

21. ②不是海绵城市建成,就能完全吸收城市的雨水。(2分)③不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就能使城市不再发生洪涝灾害。(3分)

22.参考立意:①共享经济需要“规则”和“呵护”,②共享单车风靡全国,管理规范破解痛点③共享单车需要找到立意平衡点方可成为“城市宠儿”(其他立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谢举字言扬。是中书令謝览的弟弟。幼年好学,有高雅的言论,与謝览齐名.謝举十四岁时,谢举十四岁的时候,曾经给沈约写过五言诗,被沈约称赞、赏识。谢举开始做官是秘书郎,后来调任太子舍人,深深被昭明太子赏识接纳。秘书监任昉出京做新安郡太守,临别给谢举写诗说:“如果想念老年人,便深记老夫的寄托。”他专注于谢举就像这样。谢举曾经陪高祖在华林园吃饭,高祖向谢览打听谢举的情况,谢览回答说:“谢举学识才艺超过我很远,只是喝酒比不上我。”高祖非常高兴。天监十四年,谢举出任豫章郡内史,处理政事温和有条理,很得民心。普通四年,普通四年,谢举入朝任左民尚书。同年又调任吏部尚书,不久因公事被免职。普通六年,兼任步兵校尉,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出京做晋陵太守。在晋陵郡清廉安静,百姓被他的品德感化,管辖境内整顿有序。被罢郡守后回京的时候,当地官吏百姓到京城向朝廷请求,希望批准他们为谢举立碑来褒扬他。皇帝下令答应此事。谢举年少时涉略广博大多精通,尤其擅长玄理及佛教教义。做晋陵郡太守的时候,常常和义僧轮流讲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前来听讲。那时盛况就像这样。先前,北渡人卢广精通儒术,他是国子监博士,给学生讲解儒术,仆射徐勉以下的人都来了。谢举开始坐着,多次指出卢广错误,言辞道理通达超俗,卢广深深叹服,于是将所执的   赠给他,还赐给他高贵的座席。大同三年,因生病请求辞职,调职做了右光禄大夫,赏给亲近随从二十人。那年,出京做吴郡太守。先前,何敬容在吴郡有好的政绩,世人称他是何吴郡。等到谢举做吴郡太守,名声大略与他相当。大同六年调任太子詹事。謝举的父亲榭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了很久方才去任职.大同九年,调任尚书仆射,谢举虽居宰相位,不愿意参与时务,多次借有病请求解职,皇上赐给他假期,并亲笔开处方,赐給他(皇上用的)药。他竟收到皇帝如此的恩遇。这一年,谢举以部门的主管官员的身份参与掌管选官的事。太清二年,调任尚书令,侍中、将军照旧。这一年,候景侵犯京师,谢举死在围城内。皇帝下命令追封他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照旧。他的文集在战乱中一并去丢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