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新余一中、鹰潭一中、九江一中、临川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高安中学:赵九斤  上饶中学:汪  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我们只要从晋南村落今幸存的老宅走过,看看那残留的“耕读传家”“地接芳邻”“职思其居”“君子攸宁”之类的门楣题字,我们就能感受到村落中曾经飘荡着的诗雅风韵和那背后深藏着的意蕴。回头看看“新农村”随处可见的用现代化手段制作出的“福星高照”“鹏程万里”“家兴财源旺”“家和万事兴”之类的精美匾额,虽说是传统的延续,而却没有了传统的风雅。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农村的乡绅。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即士大夫居乡者。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因而“身为一乡之望,而为百姓所宜矜式,所赖保护者”。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里”字从田从土,即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从事农业的人群,不像游牧民族或商业人群那样四处行走,而是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修齐治平,是每一个士子的理想。这些乡绅,他们怀着四方之志,在青壮年时期通过科举、铨选,离开家乡,为国家效力。晚年归乡,则带着一身的荣耀相见于乡亲父老。他们的成就、德望为一乡民众所瞻仰,他们的学问知识为一乡学子所钦慕,他们作为成功的榜样,激励着后辈学子奋发向上。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回归故里,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才俊走出乡土。如此而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人才大循环,使中国乡土变成了人才生长的沃壤。有人对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作过统计,发现乡村多于城市。这反映了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

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制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在城市安置家眷。这种单向流动,在民国时期曾使一批有志之士深为担忧,而为乡村重建作过呼吁。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原本应属“乡绅”群体可以引领乡村社会的人群,统统都变成了城市人。

乡绅群体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失去了文化领袖和灵魂,没有了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的凝聚力也随之消失。加之城乡教育资源配制的巨大反差,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与规模,使农村开始变成文化沙漠。中国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的根在乡村。植根于乡土的中国文化之树,“叶”不归根,根上的“水土”又大量流失,这棵大树面临的不仅仅是凋败,而是枯死!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乡村失去“灵魂”之后,八亿农民开始离开土地,变为流民,游荡入城。

当然,对于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虽然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和有理想的革命者,其初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但面临自己最后归宿选择时,原来的“革命理想”却被“享乐主义”所取代。 “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他们失了“根”的记忆;工业文明追求效益与利益的观念,冲刷了传统学人曾有的文化使命与社会担当精神。于此,我不得不礼敬中国传统的乡绅,磬折于他们“归根”的壮举与高尚精神!“叶落归根”,归根则成肥料,不归根则成垃圾。他们不愿意作不归之叶,被人作为垃圾扫掉,而是要化为肥料,让生养自己的大树长得更茂盛。他们明白,他们的价值已不在职所,而在乡土!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乡绅在乡村文化中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绅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 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地了解。

B.乡绅作为成功的榜样,激励着乡村后辈学子奋发向上,使乡村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人才大循环。

C.乡绅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指导和提升了乡村文化,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

D.乡绅在乡村承担着文化传承、教化民众的责任,是乡村的文化领袖,引领一方的社会发展。

2.下列关于中国乡村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乡村虽有传统的延续,却没有了乡村的风雅,乡绅群体在乡村的消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乡村曾经是人才生长的沃壤,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的功能。

C.传统的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D.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中的优秀人才逐渐流向城市,乡村也逐渐变成文化沙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

A.与古代的 “耕读传家”“地接芳邻”之类的门楣题字的风雅相比,现代新农村的“福星高照”“鹏程万里”“家兴财源旺”之类的精美匾额显得肤浅庸俗,功利色彩很浓。

B.“叶落归根”曾经是 宦游他乡的游子颠扑不破的信念,但随着乡绅群体向城市的流动,这一观念在现代乡村已经荡然无存。

C.中国文化植根于乡村,乡绅的大量流向城市,将使乡村失去“灵魂”,使中国文化面临凋败甚至消亡的危险。

D.近代以来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和有理想的革命者,抛弃了传统文化价值的观念,缺少中国传统乡绅的社会担当精神,终被人作为垃圾扫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        怨:埋怨

B. 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          用事:掌权

C.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              让:责备

D. 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            全:保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

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留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B. 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

C. 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

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5分)

(2)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浪淘沙  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8.“鸿雁南归”看似平常,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其作用。

9.“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以比兴手法暗示自己愁思无尽,且对男子忍耐有限,心意已死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铁十字勋章

(德国)米勒

1945年四月,在梅克伦堡州的施塔加德,一位卖纸的商人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他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

在一战时他做过预备军官,现在还保存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十枚子弹。

一天傍晚,他的妻子端着晚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正站在桌子边擦拭着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是节日时才佩戴的。

元首选择了自杀——面对妻子的疑问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说,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他问她,作为他的妻子,是否在这件事上也准备好了追随他。他说,对于女儿他毫不怀疑,她一定会借助父亲的协助,体面地死亡,而不去苟活。他叫来女儿,她没有让他失望。

没有等妻子的回答,他便让两人都穿上大衣,因为他要带她们到郊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免得引人注目。她们服从了。然后他给左轮手枪装上了子弹,让女儿帮他穿上大衣,锁上了房门,并把钥匙扔进了信箱。

外面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向郊外走着,丈夫走在前面,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听得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当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时,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对她们喊道,她们应该走在前面。跟着她们在后面走着,他也想不清楚:是他担心她们可能就这样跑掉,还是他希望自己可以跑掉。没过一会儿,她们已经在前面很远了。当他再也看不到她们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没有勇气直接离开,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他停了下来,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的裤子口袋里,透过薄薄的布料他感受到了枪的冰冷。当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时,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他的腿上。他放慢了脚步。可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他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本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件事,但是枪声在这里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拿出枪,解除保险,而他的妻子正搂着他的脖子,抽泣着。她是那么沉重,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是他听到了枪声,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妻子发着抖,尖声大叫。他必须稳住她。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了。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将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着他的女儿。然后他开始奔跑起来。

他沿着小径跑回了街道,又沿着街道跑了一段,但不是往城里的方向,而是向西。他跑了一会儿,然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着,思索着他的境况。他发现,事情也不是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作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的写法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再叙写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虽然篇幅短,但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纸商在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后,竟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以逃避和奔跑的方式求生,但他的灵魂却无法“逃生”。

C.小说最后的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D.这篇小说叙述语言冷静、简约,特别是人物对话,全篇只有纸商的语言描写,却成功刻画了两个只知道麻木顺从的女人。

E.纸商在枪杀女儿、妻子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女儿、妻子能逃跑,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被自己杀死,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必须忠诚于他的“偶像”。

(2)小说的标题“铁十字勋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着力刻画了卖纸商人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德国人民在战后不断地进行反省、忏悔,文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你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谈你的认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1913年9月21日,程先生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当时的程家清贫,但富有文学传统。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俗学”作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他在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的著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她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当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因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所作的研究都带有实证的性质, 从来不发凿空高论。例如写于1944 年的《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对韩诗中向称难解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唯见李”二句从光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正因为怀着解决难题的明确目的,程先生的研究成果就不是凭着一时灵感的妙手偶得,而是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坚实结论。

程先生对陈寅恪注意到附丽于科举的“行卷”风习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而未及深入的问题深入研究。时隔三十余年后,写成了专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这个问题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对一个问题思考、研究长达30 年,孜孜不倦,沉研深思,终于求得比较圆满的解决,并且只写成一本言简意赅的小册子。

而正因为程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而他以一篇篇的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 ,从而把学术推向前进。

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一定要有通识。他还主张研究者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不应视之为两个各不相关的学科。推而广之,他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的背景中,程先生指出:“谈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他又说:“如果说我有一些看法与别的先生有些不同,那是我反复看某个或某些作品又互相沟通比较分不开的。”于是,程先生研究的对象虽然往往是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但他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考察这些对象,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君硕先生设想是把传统士大夫应当具备的的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这与当时提倡的新式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契合。

B.金陵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得程先生从此走上了专治古代文史的学术道路。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沈祖棻这位同甘共苦数十年的人生伴侣。

C.程千帆夫妇尝试用一种前人都没有用过的方法去研究古代文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D.他主张研究文学史一定要着眼于某一个阶段,就某一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再继续向外扩展、壮大。

E.程先生的治学范围相当广博, 举凡史学、古代文学、文学批评史,他都有很深透的研究, 且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

(2)“术业有专攻”试结合全文分析程千帆先生的学术修养的形成原因?(6分)

(3)程千帆先生终身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所提倡的治学方法是什么?(6分)

(4)评传出自程先生的弟子莫砺锋之作,提笔记录恩师的点滴无不饱含追思,字句无不洋溢倾慕,试结合文本从“师道”“学习”“师生关系”三个角度任选其一,浅谈你的感受。(8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 “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

B.中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是一丘之貉,理应通力合作,但是朝鲜却不顾中方意见,进行氢弹试验。

C.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D.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城镇化率过半、“乡土中国” 开始转向“城市中国”时,我们也迎来了城市大发展大建设的阶段,如何建设、规划、管理好城市家园,也摆在了各级管理者的面前。

B.站在2016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C.我省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广遭遇尴尬,投保企业数量远低于周边省份,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投保意识不强,普遍抱有侥幸心理造成的。

D.美国安全智库在其年度预测报告中称,2016年美国将加强在南海的活动,并巩固与东南亚伙伴国家的军事合作。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图腾主义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图腾崇拜的宗教仪式以及禁止伤害或食用图腾动植物的规定。

①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发生期,图腾主义就开始有了

②人和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以及无生物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见的联系

③相信氏族成员和被认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有亲族的关系

④当时人们依母系为中心建立起社会组织,住在一定的社会地区打猎和采集野果

⑤由于上述的宗教观念,也由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就很自然地认定某一动物或植物为自己氏族的图腾

A.②①④⑤③  B.④⑤③②①   C.②①⑤④③  D. ④③⑤②①

16.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5分)

文化无处不在,无物不显,像        ①       。隐形的文化,说不出,写不出,画不出。它就蕴藏在事物背后,沉潜在事物深处。犹如诗意之于诗行,        ②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文化以力量的方式存在与显现,这力量像      ③        ,隐蔽地盛开在时间深处,其功能在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化物。

17.观察下面漫画,借助适当的联想和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要求不能脱离画面意境,80字左右。(6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因为停车问题,家住佛山的高先生与邻居向女士,斗了三年,其间甚至大打出手。后来高先生将向女士起诉到禅城法院,索赔人民币1元。2015年1月14日,当地法院判决高先生胜诉。有网友认为,因停车纠纷打1元官司是浪费资源,也有网友认为即使是一分钱的官司该打的也要打到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必须在材料所包含的范围内,不得套作。


江西省九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不是关于乡绅在乡村文化中的影响的叙述

2.C  原文有“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范围扩大。

3.C  C项可以在倒数第二段中找到依据。A项中“显得肤浅庸俗,功利色彩很浓”在文中无依据。B项“已经荡然无存”太绝对化。D项与原文“虽然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和有理想的革命者,其初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但面临自己最后归宿选择时,原来的"革命理想’却被"享乐主义’所取代。”论述不符。

4.A  怨,应该解释为“仇恨”

5.D “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

6.B  “目光短浅”在戚夫人事件上不能体现

7.(1)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听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蚤、独居、鸩、饮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或翻译为:太后是女主),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或翻译为让……称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王、背约、句式各1分,句意2分)

【译文】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等到高祖做了汉王,取了定陶戚姬,非常宠爱,生了赵隐王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慈懦弱,高祖认为“不类我”,经常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因为“如意类我”。戚姬受到高祖的宠幸,常跟着皇上去关东。吕后年纪太大,经常留在关中。如意被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靠着大臣的力争,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而且把赵王招来。赵王受诏而来,还未到长安,孝惠帝很仁慈,知道太后发怒,便亲自到灞上迎接赵王,一起进宫,亲自陪着赵王一起饮食起居。太后想杀赵王而没有机会。孝惠帝元年十二月,皇帝一大早出去狩猎,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黎明孝惠帝回来时,赵王已经死了,太后又斩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挖去眼珠,熏聋耳朵,给她灌了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把她叫作“人彘”。过几天,就叫孝惠帝来观看“人彘”,孝惠帝看了问了以后才知道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床。从此每天喝酒淫乐不理朝政。

七年秋,孝惠帝驾崩。发丧后,太后哭却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才十五岁,对丞相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现在孝惠帝死了,太后却哭的并不伤心,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丞相说:“什么原因?”张辟疆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些人。如今您请求拜吕台、吕禄为将军,率兵驻扎南、北两军。再请求让吕氏子弟进宫,在宫中掌权,这样太后就会心里塌实。你们就可以逃避灾祸了。”丞相按此行事,太后大喜,这才悲伤哭泣。吕氏的权势从此兴起。

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利,与大臣商议,准备封吕家的人为王,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祖杀白马立下誓言:"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讨伐他。’现在吕氏称王,不合乎盟约”。太后不高兴,又问陈平、周勃,他们说:“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很高兴,退朝回宫。王陵责备陈平、绛侯说:“当初和高帝歃血为盟,难道你们不场吗?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陈平、绛侯说:“今天在太后面前公开反对,当朝力争,我们不如你,要说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们了。”王陵无言以对。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相权。陈平为右丞相。

8.①点明高秋季节,营造一种凄凉的意境。(1分)②暗示词人的思归,点出作者避难江湖的处境,反衬词人的失落与无绪。(2分)③思归不一定就是回家,也意味着“梦”的归宿,心灵的安顿,传达出诗人对实现人生抱负的渴望。(2分)

9.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 (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共6分)

10.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⑴选D 3分C 2分B 1分   A  “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不准确。E 枪杀妻子的时候他的心理并不矛盾。

⑵①推动情节发展 。铁十字勋章串联了希特勒的自杀和纸商枪杀妻子女儿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暗示小说主旨。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对纸商的奖赏的标志,纸商选择枪杀妻儿以示忠诚,也象征了法西斯专制对人的灵魂奴役。

③丰富人物形象。纸商对待铁十字勋章的态度改变成功地刻画了纸商的冷漠、愚昧、自私与残忍的形象特点。(每点2分,共6分)

⑶①是一个愚昧自私的法西斯追随者。②是一个冷漠残忍的丈夫和父亲。③是一个虚伪懦弱的可怜虫。④是一个虽残存一点温情但最终因屈服于专制而泯灭人性的小人。(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⑷①抹杀人性。通过叙述纸商效仿希特勒行为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揭示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对人性抹杀的根深蒂固。

②奴役灵魂。纸商枪杀妻儿的轻而易举,揭示了希特勒专制已经渗透并占据了每一个被奴役者的灵魂深处。

③虚伪自私。对法西斯效忠式的模仿,排除了纸商自己,揭示了法西斯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每点2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2分,共8分)

12. (1)B(3分)E(2分)C(1分)C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 那就是, 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A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俗学” 作教材D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 一定要有通识……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2)私塾教育启蒙;得到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个人的不懈努力。

(3)①将文学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之上。②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讲求实证,从来不发凿空之论。③一定要有通识,主张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应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4)言之成理即可,但未结合文本内容直接谈感受的,4分以内;正确结合文本内容的,6分以上;准确结合文本内容且语言精美的,给8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4分。

13. C  解析: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尸位素餐:尸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

14.D  A语序不当,应改为“规划、建设”B、否定适当,去掉“不” 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15. A  解析:开头紧接着只能是②,②接①,⑤则是前半部分的一个总结,而③只是⑤的一个延伸部分,所以③紧着⑤。

16.①花香弥漫于空气②画魂之于色彩。 ③一朵无形无状的花  (注意比喻修辞的运用,答对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5分,言之成理即可。)

17. 答案示例:夜深,一钩新月天如水,清风徐来,人散尽。几案简约,随意摆放的茶具似乎还不舍得释放主人家遗留的余温,在清冷的月光下默默无言,等待下一次的相逢。(描写必须联系画面中的相关内容,脱离画面描写的,给分不超过2分)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