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5届高三语文二诊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三2014—2015学年度下期“二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笺(jiān) 油炸(zhá) 软着陆(zhuó) 丢卒保车( jū)
B.麇集(qún) 临帖( tiè) 喀斯特(kā) 强词夺理(qiáng)
C.拖累(lěi) 尽管 (jǐn) 掰手腕(bān) 铩羽而归(shā)
D.打颤(chàn) 中听(zhōng) 荷尔蒙(hé)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部署 唱双璜 蜂拥而至 攻城略地
B.痼疾 侦察机 成群结对 声名鹊起
C.惊蛰 忙不迭 要言不烦 急不暇择
D.滥觞 冰激凌 两全其美 既往不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教授提出了一个极有难度的问题,其他学生都不知如何回答。但他的回答令教授大感惊奇,教授连连夸耀说:“孺子可教也!”
B.余额宝并未改变货币基金的金融本质,从长期来看,不仅不会动摇银行的存款基础,而且能促进金融体系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C.当地公务员的“隐性福利”还有多少?这到底是纪检部门的习焉不察,还是某些部门有什么难言之隐?
D.穆雷的前辈亨曼接受采访时认为第一个大满贯最难拿到,穆雷已经拿到了他网球生涯的第一个大满贯,今后他将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超越自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B.圣埃克苏佩里在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和令人感动的韵味,充满了诗意的忧郁和淡淡的忧伤。
C.有关土壤污染状况的数据关系到公共利益,环保部借口国家秘密为名不公开各类数据,显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主旨和精神。
D.2015年两会之初,《光明日报》融媒体产品《两会炫融特刊》推出的漫画人物形象“小明”,不只拉近了两会“硬报道”与受众的距离,还代表了《光明日报》崭新的拟人化形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⑥关帝,具有想象不到的长远生命力。看来三国的故事,一时半时还讲不完,关老爷的话题,也总会有人感兴趣的。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有删改)
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沈复①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塍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琢②问之。应曰: “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余曰:“自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己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亦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 (有删节)
【注】①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②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适腕底无闲 适:恰逢 B.门带清流 带:环绕
C.袖出铁笛 袖:衣袖 D.兴阑归卧 阑:残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循田塍而西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叩之,亦无应者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C.何来之迟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 位卑则足羞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4分)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4分)
11.文章所叙“浪游”之中,作者体会到了哪些快乐?请加以概括。(4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 (5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 闻 也 非 达 也 夫 达 也 者 质 直 而 好 义 察 言 而 观色 虑 以 下 人 在 邦 必 达 在 家 必 达 夫 闻 也 者 色 取 仁 而 行 违 居 之 不 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 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1) 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
(2)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苏轼《赤壁赋》)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曷不委心任去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6)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8)____________________,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捯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朱丽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搂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的 “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16.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7.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6分)
六、(10分)
19.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
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20.2014年,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样不就跟大学一样了?”试点被称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的帽子。因为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但试点也让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你对“无班级管理模式”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00字左右。)(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你就回答它:/“你知否,/千百年的光明,/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联系诗歌,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5届二诊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1. A 【B强词夺理(qiǎng), C掰手腕(bāi), D打颤(zhàn) 】
2. C 【A唱双簧, B成群结队, D既往不咎】
3. C 【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也说“习而不察”。A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此处夸奖别人,是对象不当。B混淆了“不仅…而且”和“不仅不…反而”的关系,此句存在正反意思的跳转,应该用“反而”。D一发不可收拾:“一发”,更加;指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二词褒贬色彩有别,此处应该用“一发不可收”。】
4. D 【A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不能“看见…释放幽香”。B暗换主语,“充满了诗意的忧郁和淡淡的忧伤”一句的主语不是前一句话的主语“圣埃克苏佩里”,而是“文学作品《小王子》”。C句式杂糅,“借口国家秘密为名”应改为“借口国家秘密”或“以国家秘密为名”。】
5. B 【强加因果。关注答案中“因此”这类关联词,关羽地位到高峰与《三国演义》被译成满文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6. D 【答非所问。关注句子位置,题干的问题和ABC选项内容同在3段,D的内容在4段。】
7. C 【曲解文意。“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指的是“造神的统治者”,而非关羽;下一段的“关帝,具有想象不到的长远生命力”也是证明。】
8.C 【名作状,从袖子里】
9.B 【B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人。A连词,修饰/连词,顺接;C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地方;D表判断,是,就是/连词,于是,就】
10.⑴(4分)因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约定在以后游览。桂花盛开时到这里最好,到花下饮一瓯清茶。(“以”“期”“就”“一瓯清茶”各1分)
⑵(4分)(如果)就在此时熟睡,未免辜负这明亮柔和的月光,哪里能找到一处地势高而平旷的地方,一同(尽情)欣赏月色,或许(才)不会虚度如此美好的夜色吧?(“负”“玩”“庶”“良”各1分)
11.①访来鹤庵,得曲径通幽之乐;②登顶华山,享游山赏景之乐;③月夜鼓琴,逞文人雅兴;④把酒言欢,幸志同道合。
12. 是 闻 也/ 非 达 也/ 夫 达 也 者/ 质 直 而 好 义/ 察 言 而 观 色/ 虑 以 下 人/ 在 邦 必 达/ 在 家 必 达/ 夫 闻 也 者/ 色 取 仁 而 行 违/ 居 之 不 疑。
【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参考译文】
我从广东东部回来,吴云客和毛忆香、王星灿邀我去西山小静室游玩。我恰巧那时没有时间,(就)嘱咐他们先去。吴云客说:“你(如果)有时间能出城,(我们)明天中午应当(能)在山前水踏桥的来鹤庵等候(你)。”我答应了他。
第二天,我独自步行离开阊门,到山前,过了水踏桥,沿着田埂向西走。看到一座朝南的庵,门前环绕着清流,敲门问这是哪里。(有人)回应说:“你从哪里来?”我告诉了他。(他)笑着说:“这是得云庵,你没有看见匾额吗?来鹤庵已经过去了!”我说:“从踏水桥到这里,没有看见庵。”那人指着(我的)来路说:“你看那墙中树木繁密有很多竹的地方,就是啊。”我于是往回走,到了墙下。看到禁闭的小门,从门缝往里看,短短的篱笆,弯弯的小路,绿竹柔美,寂静得听不到人声,敲门,无人应答。有一个人(从门前)经过,说:“墙洞里有石头,是敲门的工具。”我尝试着连击几下,果然有个小沙弥出来回应。我就沿着小路进入,经过小石桥,向西一拐,才看到山门,上面悬挂着黑漆的匾额,(用)白粉写着“来鹤”二字,后面有长长的序言,(我)没时间细看。进门经过韦陀殿,上下洁净,纤尘不染,知道这是好静室。忽然看见左廊又有一个小沙弥捧着一个壶出来,我大声地询问,就听见好静室内王星灿笑着说:“怎么样?我说三白决不会失信吧!”很快看见吴云客出来迎接,他说:“等你吃早饭,为什么来这么晚?”有一个僧人在他的后面,向我行礼,一问才知是竹逸和尚。进入好静室,是个仅有三椽的小屋,匾额上题有“桂轩”二字,庭中有两颗桂树盛开。王星灿、毛忆香一起嚷着:“来迟了要罚三杯!”席上荤菜与素菜精致清洁,黄酒与白酒齐备。我问:“你们游玩了几处?”吴云客说:“昨天来到时已经很晚,今天上午只到得云、河亭罢了。”(我们)欢快畅饮了很久。吃完饭,仍然从得云、河亭(开始游),一共游览了八九处,到华山才停止。每个地方都有好景致,不能一一详尽叙述。华山顶上有莲花峰,因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约定在以后游览。桂花盛开时到这里(来看)是最好的,到花下饮一瓯清茶。(然后)就乘着山轿,沿小路回到来鹤庵。
桂轩的东面,还有一个临洁小阁,(里面)已经摆满杯盘。竹逸和尚虽然很少说话静静坐在那里,却热情好客喜好饮酒。开始是行折桂催花的酒令,接着就每人行一令,二鼓时分才结束。我说:“今晚的月色十分美,如果此时熟睡,未免辜负这明亮柔和的月光,哪里能找到一处地势高而平旷的地方,一同尽情欣赏月色,或许(才)不会虚度如此美好的夜晚吧?”竹逸说:“可以登上放鹤亭赏月。”吴云客说:“王星灿抱着琴来,还没有弹一曲绝调呢,到那里弹一曲则么样?”于是就一起前往。只见一路满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王星灿弹着《梅花三弄》,让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毛忆香也兴致大发,从袖子里拿出铁笛,呜呜地吹起来。吴云客说:“今夜在石湖看月的人,谁能像我们这样快乐呢?”原来八月十八在我家乡苏州的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盛会,游船拥挤排列,整夜丝竹、歌声不断,虽说是看月,实际上是带着歌舞艺人哄闹饮酒罢了。没过多久,月亮落下更加寒冷,我们就兴尽回去睡觉了。
13.(4分)(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
(2)(4分)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4.(1)择其善者而从之(2)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渚清沙白鸟飞回 (4) 寓形宇内复几时(5)亦足以畅叙幽情(6)燕然未勒归无计(7)剑阁峥嵘而崔嵬(8)山原旷其盈视
15.(1)CE (A项因果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16.(6分)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呼应上文“关了手机”的情节,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暗示了小说主题: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8.(6分)观点一:同意。
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
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9.(4分)“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方式,降分录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制度。(4分。不符合定义形式,0分;“自行组织”“签订协议”“降分录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各1分)
20.(6分)【答案示例一】
试行“无班级管理模式”,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改革。(2分) 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了教育规律,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课程设置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4分)
【答案示例二】
试行“无班级管理模式”,应持慎重态度,切勿一哄而上。(2分) 这种模式将使学生的自治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我国高中的社团文化还比较薄弱,还难以承担起学生精神归属的重任。教育改革不能只注重形式,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精神。(4分)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