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仿真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供卷(Ⅱ)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宦(fàn)海    渑(miǎn)池    新颖(yǐn)    遁(dùn)迹潜形

B.懦(nuò)弱    熨(yù)帖    卓(zhuō)越    觥(gōng)筹交错

C.勒(lē)索    遍(biàn)布    役(yì)使    伺(sì)机而动

D.亢(kàng)奋    阡(xiān)陌    荸(bó)荠    莫逆(nì)之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    里程    融汇贯通    不义之财

B.玷污    刹那    煞有介事    标新立异

C.浏览    心腹    计日成功    连锁反应

D.借鉴    暮霭    举一返三    老奸巨猾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游学尽管屡受    ,但其报名人数依然逐年增加,甚至出现小学、幼儿园游学的“低龄化”趋势。每年暑假来临,    的各种“游学团”广告让不少家长心动不已。

  ②这只小跳鼠像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员工们怎么努力,它都始终紧闭小嘴,生生把自己饿死了。这只小跳鼠    了员工们的内心,面对风沙酷暑毫不畏惧的男人们,也在小跳鼠面前掉下眼泪。

A.置疑    风流云散    尽管    触发

B.存疑    排山倒海    就算    感化

C.怀疑    风起云涌    因为    浸染

D.质疑    铺天盖地    无论    触动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在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和考核机制驱动下,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投资搞建设。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在巴黎总部颁发了2013年“孔子扫盲奖”,来自孟加拉国、科特迪瓦和纳米比亚三个国家的机构获此殊荣。

C.有些子女打着工作繁忙为幌子,一年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家看望父母,让家中的父母多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份欲说还休的无奈。

D.她瞒着爸爸和妈妈偷偷地把存折上的几千元钱取出来捐给了灾区,灾区人民很感激。这事被媒体知道后,及时地进行了报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语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

B.关汉卿的文学成就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杂剧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如窦娥这一人物形象,至今仍有很强的感染力。

C.凤姐流产,不能理事。受王夫人之托,探春偕同李纨、宝钗理家。探春开源节流,一方面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将园地承包给专人管理,收取租金。

D.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长篇小说,海伦是作品中最动人的人物形象,她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古代民间族会

龚汝富

    宗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民间组织,推行善堂、善会等合作基金形式,通过祠、会积累的共有财产(俗称公产),构成宗族自治的经济基础。在宗族势力较强的广大江南地区,宗族祠会凝聚庞大的产业,往往成为当地最大的经济实体,在敬宗收族[注]方面起到极为关键的资源整合作用。在江西的很多地区,一些宗族内部集资创办了一些会,这些会就叫族会。族会也叫“众会”,不仅表明宗族公产的产权属性为族众共有,更直接指明了这种共有财产是由众多的会产所构成。族会主要有丁会、产会两种筹资方式,前者按族内男丁人数摊派,汇集会本;后者按所拥有的财产数量捐,聚集会本,绝大多数族会是以这种筹集方式举办的。族会财产是宗族自治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族会财产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在基层社会发挥着各自的治理功效,共同维系民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整合族内经济资源,完善宗族互助合作与内部控制机制,是创设族会的主要目的。设立族会对于每个家族来说,既是渐进式的,也是有选择性的,轻重缓急固然是渐次选择立会的基本原则,但族众经济实力及捐输热情才是决定性因素。宗族因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而聚集,祭祀崇拜祖先成为强化宗族纽带的头等大事,因而每个家族内部最早创立的族会,一般都是祭祀会。如萍乡文氏家族在清代康熙年间即创立清明会,乾隆年间续立冬至会,以此完善春秋两祭事宜。到光绪末年,随着文氏族众经济能力的提升,为修缮祠堂、奖励学子才设立裕宗会、荣宗会、济英会等。祭祀会在所有族会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在满足了祭祀祖先的“敬宗”功能之后,才会派生出丰富多彩的“收族”之会。

    宗族通过族会持续稳定的经济支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和各项事业建设,在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其积极功效。尽管族会多为族内封闭性的互助合作基金,但因其创设宗旨不同,有的族会从一开始就被赋予急公好义的公共特性,如漕会、图会便是专门为筹办钱粮赋役而设立的会,而族内桥会、渡会、船会的外部性受益者显然超出会员范围。创设于清代中期的江西萍乡“四姓漕会”,就是为筹办漕运而设的,到民国年间仍然遗留不少产业被用于公益事务。封闭性的族会在承办本旨使命之余,也会经常介入地方公共事业建设,成为地方建设非常重要的筹资渠道。嘉庆年间宜丰县芳溪镇熊氏兴建青云书院,熊氏各支房的雷祖会、清明会、戏会、丁会、新兴会、文昌会均有数额不菲的乐输捐助,后来青云书院不仅为熊氏宗族培养了大批科举人才,并成为方圆数十里内各姓子弟的求学之所。

    在近代社会,宗族日渐式微,族会承载的公益使命也多为地方行政职能所取代,族众敬宗收族的热情也因观念蜕变而淡化,族会财产因失去有力监督而成为管理的真空地带,常引发宗族内部争讼。至此,族会因为丧失公益使命,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宗族势力也因失去经济基础而分崩离析。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收族: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

6.下列关于“族会”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族会是宗族内部集资创办的会,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具社会影响力,其共有财产的产权属性为族众共有。

B.族会主要有两种筹资方式,一种是按家庭的人头数摊派的丁会,一种是按拥有财产的多寡捐献的产会。

C.创设族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整合族内经济资源,完善宗族互助合作与内部控制机制是创设族会的前提。

D.宗族内的桥会、渡会、船会的外部性受益者显然超出族众范围,这说明有些族会具有急公好义的公共特性。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萍乡文氏家族重视“敬宗”,于清代康熙年间即创立清明会。后来,文氏家族又成立了“收族”之会冬至会。

B.宗族高度重视祭祀祖先,因而在所有族会中,祭祀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其他族会一般都在祭祀会之后创立。

C.各种族会中,漕会、图会是专为筹办钱粮赋役设立的,只有它们能为宗族参与地方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经济支持。

D.在近代社会,族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族众敬宗收族的热情淡化,族会财产缺乏监督导致族会无法履行公益使命。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自治的经济基础来源于祠、会积累的公产。有些宗族祠会凭借庞大的产业,成为当地最大的经济实体。

B.宗族里不同的族会财产有着不同的用途,有些族会财产用于宗族自治,有些族会财产用于稳定民间社会。

C.芳溪镇熊氏各支房的清明会、文昌会等族会为兴建青云书院捐款,这说明封闭性的族会也能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

D.族会是宗族势力强盛时期的产物,随着宗族日渐式微,逐渐失去生命力。而族会退出历史舞台导致宗族势力的瓦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都督吴公死事略

[清]顾炎武

    黄浦之败后十一年,佣①以事至松江。吴公之从弟为其兄乞文于佣,佣读其状而太息久之。曰:嗟乎,黄浦之役岂非天哉?

    始北兵②之下,自常州以南皆望风而降。公犹建牙③海上,与七总兵官合谋拒之。击走叛将洪恩炳,进薄苏州。不克,以舟师营于黄浦。北兵奄至,以轻舟截浦,纵火焚之。潮落风猛,公部下皆大舟碇浦中,一时不得去,焚溺殆尽,水为之不流。公与镇南伯黄公皆被执。

    或言公进不能战,又不蚤下海以歼其众;或曰,是役也,岁月日时皆乙酉,盖有天焉。夫公官吴淞,死封内,职也。安得以不下海訾之?所不克者,大势已去,公固无如之何耳。天下势而已矣。乐毅之下齐,旬月而七十余城皆为燕,田单复之,长驱而北,七十余城皆复为齐。非齐人之怯于前而勇于后也,势也。夫以南京之溃,苏州之降,松江之破,而仅仅数十百舟舣于城南十里之浒,其计诚左。要之死而后已,亦可以无讥矣。

    公之执也,与镇南俱不屈。九月四日杀于南京之笪桥,时年四十有二。

    公讳志葵,字升阶,华亭璜溪人。以武科起家。宿松之役,与贼战有功。抚臣张国维题授定波营把总,擢钦依标营守备。历应天坐营游击将军、京口参将。甲申,以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吴淞。是冬,晋都督同知。曾祖轸,劾赠承德郎。祖丕显,隆庆元年举人,湖广承天府通判。父之灏,太学生。皆以公贵,三世俱赠荣禄大夫。福京④追封公威卤伯,谥桓愍,设坛致祭,与副总兵鲁之玙、金山参将侯承祖、参将董明弼、都司丁有光、守备季宁、坐营游击吴之藩六人建祠滃州。

(选自《亭林诗文辑补》,有删改)

[注]①佣:指作者自己。②北兵:指清兵。③牙: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④福京:南明隆武政权的都城,今福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舟师营于黄浦    营:安营

B.焚溺殆尽    殆:几乎

C.其计诚左    左:控制

D.晋都督同知    晋:晋升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吴公英勇不屈的一组是(3分)

①公犹建牙海上,与七总兵官合谋拒之  ②击走叛将洪恩炳,进薄苏州

③北兵奄至,以轻舟截浦,纵火焚之④公与镇南伯黄公皆被执

⑤夫公官吴淞,死封内,职也  ⑥公之执也,与镇南俱不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黄浦兵败十一年后吴公的堂弟替他的兄长向作者求取文章的事,简要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

B.人们对黄浦兵败原因有所议论。有人认为吴公作战不主动,有人认为是天意使然,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

C.文章运用乐毅旬月攻下齐国而田单又收复失地的典故,意在说明吴公虽然英勇,但不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D.吴公是武人出身,因战功屡得升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因他而显贵。他去世后,朝廷追封、祭奠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得以不下海訾之?所不克者,大势已去,公固无如之何耳。(4分)

  (2)非齐人之怯于前而勇于后也,势也。(3分)

  (3)要之死而后已,亦可以无讥矣。(2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郁离子曰:“麋之跃于崖也,不得已也。前有崖而后有虎,进退死也。故退而得虎,则有死而无生之冀;进而跃焉,虽必坠,万一有无望之生,亦愈于坐而食于虎者也。若虎则进与退皆在我无不得已也而随以俱坠何哉麋虽死而与虎俱亡使不跃于崖则不能致虎之俱亡也。虽虎之冥,亦麋之计得哉。呜呼,若虎可以为贪而暴者之永鉴矣!。”

(选自《刘基文集》,有删改)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柳震入蜀

司空曙

粉堞连青气,喧喧杂万家。夷人祠竹节,蜀鸟乳桐花。

酒报新丰景,琴迎抵峡斜。多闻滞游客,不似在天涯。


送人游岭南

司空曙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注]①粉堞:城墙。青气:青色的云。②祠:祭祀。③青雀:即青雀舫,指豪华游船。④黑貂:即黑貂制成的服装,这里指华丽服装。

  (1)第二首诗中的“南游客”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2)    ,审容膝之易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琵琶行》)

  (6)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

  (7)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谈月亮

茅盾

    ①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过,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②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这样想。我也曾对着弯弯的新月仔细看望。我从没觉得这残缺的一钩儿有什么美;我也照着“诗人”们的说法,把这弯弯的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可是愈比愈不像,我倒看出来,这一钩的冷光正好像是一把磨的锋快的杀人的钢刀。

    ③曾经有这么一回事,使得我第一次不信任这月亮。那时我不过六七岁,那时我对于月

亮无爱亦无憎,有一次月夜,我同邻舍的老头子在街上玩。先是我们走,看月亮也跟着走;随后我们就各人说出他所见的月亮有多么大。“像饭碗口”,是我说的。然而邻家老头子却说“不对”,他看来是有洗脸盆那样子。我觉得失败了,跑回家去问我的祖父。仰起头来望着月亮,我的祖父摸着胡子笑着说:“哦哦,就跟我的脸盆差不多。”在我家里,祖父的洗脸盆是顶大的。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败了。在许多事情上都被家里人用一句“你还小哩!”来剥夺了权利的我,于是就感到月亮也那么“欺小”,真正岂有此理。月亮在那时就跟我有了仇。

    ④曾经看见过这么一件事,使得我知道月亮很能使人变得脆弱了似的。那时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从“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一对儿,到了我的寓处。大家都是卯角之交,我得尽东道之谊。而且我还得居间办理“善后”。我依着他们俩铁硬的口气,用我自己出名,写了信给双方的父母,表示了这件事恐怕已经不能够照“老辈”的意思挽回。信发出的下一天就是所谓“中秋”,晚上是好月亮。女的坐在窗前,一边望着天空,一边抹眼泪。男的说:“她已经写信告诉家里,说明天就回去呢!”女的说:“我岂不想妈妈。今天是中秋,往常在家里妈给我……”原来是这月亮,水样的猫一样的月光勾起了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变得脆弱些。

    ⑤从那一次以后,我仿佛懂得一点关于月亮的“哲理”。我觉得我们向来有的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好像就是高山里的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们借月亮发了牢骚,又从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从月亮想象出“广寒宫”的缥缈神秘。读几句书的人,平时不知不觉间熏染了这种月亮的“教育”,临到紧要关头,就会发生影响;便是暗呜叱咤的马上英雄,也被写成了在月亮的魔光下只有悲凉,只有感伤。这一种“完备”的月亮“教育”会使“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人也触景生情地想到再回去。

    ⑥从那一次以后,我渐渐觉得月亮可怕。我每每想:月亮确是那么一个会迷人会麻醉人的家伙。

    ⑦星夜使你恐怖,但也激发了你的勇气。只有月夜,说是没有光明么?明明有的。然而这冷凄凄的光既不能使五谷生长,甚至不能晒干衣裳;然而这光够使你看见五个指头却不够辨别稍远一点的地面的坎坷。你朝远处看,你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消弭了一切轮廓。你变做“短视”了。你的心上会遮起了一层神秘的迷迷糊糊的苟安的雾。

    ⑧人在暴风雨中也许要战栗,但人的精神,不会松懈,只有紧张;人撑着破伞,或者破伞也没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紧了牙关,冲那风雨的阵,人在这里,磨炼他的奋斗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药,一粒微甜的糖,你在她的魔术下,脚步会自然而然放松了,你嘴角上会闪出似笑非笑的影子,你说不定会向青草地下一躺,眯着眼睛望天空,乱麻麻地不知想到哪里去了。

    ⑨自然界现象对于人的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而把这一点畸形发挥得“透彻”的,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月亮文学。当然也有并不借月亮发牢骚,并不从月亮得了自欺的安慰,并不从月亮想象出神秘缈缥的仙境,但这只限于未尝受过我们的月亮文学影响的“粗人”罢!

    ⑩我们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我又每每这么想。

    1934年中秋后

(原载《申报月刊》第8卷第10期,有删改)

    [注]①“狭的笼”:原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所作童话的篇名,这里借指封建家庭的樊笼。②卯角之交:从小开始相交的朋友。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一些诗人把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作者不苟同“诗人”们的说法,而认为月亮是个虚伪、冷酷的骗子,没有什么美感。

    B.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小时候与邻居老头、祖父辩月的故事,塑造了有独立思想的“我”的形象,说明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一道理。

    C.文章第⑤⑥段都以“从那一次以后”开头,强调了“那一次”对“我”影响之大,而“那一次”是指一位朋友在中秋节因想家而放弃私奔一事。

    D.作者不喜欢月夜,因为月光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因为月光不能照人看清远处,人们在月夜会产生苟安心理,难以产生前行的勇气。

    E.文章标题为“谈月亮”,其实文章不仅谈到自然界中的月亮,更谈到与月相关的人们的思想。文章语言平和冲淡,思想深邃,耐人回味。

17.请简述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18.文章第④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别指出并分析表达效果。(4分)

19.文中的“月亮的"教育’”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月亮的"教育’”的认识。(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把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丝绸之路”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持续至公元16世纪。

  ②古代亚欧大陆通过“丝绸之路”开展长距离贸易。

  ③“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亚欧大陆进行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

  ④因此,“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

21.有人根据班固的《汉书·苏武传》编写了话剧剧本。请对照下面的原文选段和剧本选段,合理想象,补写出剧本空缺处的舞台说明。要求:①说明人物的神态、动作;②不可照搬原文;③每处不超过18字。(4分)

原文: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武不应。律曰:“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选自班固《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剧本:

  卫律  副将犯罪,你应当连坐。

  苏武  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

  卫律  你……(①)

    苏武面无惧色,冷笑一声,扭过头去。

  卫律  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会像我一样。

    苏武不答话。

  卫律  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你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  (②)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22.下面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中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哲人说道:“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之,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而我们,就在这漫长的长途旅行中慢慢成长。时光已逝,但列车还在前行,我们依然在路上。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湖北省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仿真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