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4年高考预测试卷及答案

2014年江苏高考名校名师预测卷

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弹劾   骇人听闻     遗骸    言简意赅

B.锋镝   嫡传弟子     贬谪    滴水不漏

C.践踏   把盏言欢     信笺    临行饯别

D.稍息   刀剑出鞘     哨子    不屑一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A.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适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检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B.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市发改委表示,国庆期间要密切关注粮、油、肉、禽、蛋、菜、奶、食品等的价格变动和供应情况,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利用节假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

3.请为下面的语段续写一句结论性的话。要求:①运用反问句式;②语意连贯,简明得体。(4分)

一段“90后”少年殴打七旬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少年对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嘴脏话并拳脚相加,老人虽然奋力反抗,但依旧敌不过年轻小伙的拳打脚踢。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这两名少年身上却荡然无存。我不是很喜欢看韩剧,但韩剧中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却值得我们学习的。   

                                                                                          

4.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⑴ 请用简洁的描述介绍漫画的内容。(50字左右)(3分)

⑵ 请指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注】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于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已。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抃公为公之墓铭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元元:百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属予序之                    属:嘱托。

B.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       引:召集。

C. 则公言之不没                 没:采纳。

D. 危言正色                     危:端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3分)

①矫拂情欲  

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③为之变命令,更废举  

④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 

⑤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   

⑥其从政宽易爱人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贯之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去世后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写墓志铭,曾巩为他的奏议集作序。

B.范贯之为官恪尽职守,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只要事关政治得失,皆在他谏诤之列。

C.当时像范公那样以进谏为职责的谏官,皆是当时的优秀人才,但是奏议时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

D. 本文不仅赞颂了范公的进谏精神,而且高度评价了仁宗的虚心纳谏,认为其胸怀如天一样广阔,能承传祖宗基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

译文:                                                                                      

(2)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

译文:                                                                                      

(3)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请赏析。(3分)

(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

(2)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3)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前赤壁赋》)

(5)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7)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___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方令孺

你给我这题目“家”,放在心上好多日子了,我不妨对你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呢。我天天筹思,教我从哪一方面写,你说得不错,我“一天到晚在家里”,但是,你可别太聪明了,你想从镜子里窥探一个人的真容吗?你想从一个人他描写家中的景况,就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内情和他一向的性格吗?可惜我从来不喜欢照镜子,你可无从知道我“一天到晚在家”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些什么,那么我写些什么呢?谈谈普通人家的情形吗?家与经济的问题?家与文化的关系?家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给人的安慰或苦恼?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要个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呢?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教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所谓给魔魔住似的。

今晚我带着这纠缠的心走出来。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月像是古代希腊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或是古代战士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让群星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我这时在湖上,船正靠着山影走,一簇簇的树影,在青蓝的天空下,在渺茫的白水上,点缀着像零星的岛屿。我梦想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先,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躺在他们的茅屋里,对着灶上的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映得红红的,他心里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我联想起不久以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渔的人以船为家,起居饮食都在那么斗大的舱里,成天漂泊,究竟他们是苦是乐?我又想起你的题目来了,这题目喊起来是这样轻,这样简,可是你就是去问一问那个渔夫关于我上面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要瞪起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里似乎“雅人”不少,今晚来玩月的并不限于酸书生,要人同银行界的汽车一大排都摆在桥头。今晚是来赏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是要吧香花果品来供奉,是带宗教的情绪来赏玩。假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一定看见满城都是红烛飘摇,香烟缭绕,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神的夜!所有今晚的游客,好像都脱去了轻佻的衣裳,虽是有这么多人在湖上,倒不像平时那么混乱,一只只的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船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沉吟,有低语,有仰头浴着月光显露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憧憬着南方风物的青年弹着吉他,低唱着热带的情歌。这时候有这么一只船,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船,挂着一盏暗淡的玻璃灯,灯下约莫有三四个人围坐在那儿猜拳赌酒;船头坐着另一个人,只是一团黑影看不清面目,我听见念诗的声音就从这一团影子里发出来,他唱着一种悠长的声调,开头稍低,接着渐渐高起来,到一个尖顶的时候又渐渐衰弱下去,终于在一半呻吟一半叹息似的声音里消灭了。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在这月明的佳节,在这四望杳溟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家庭,天晓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满了恨才迸出这么两声古人可怜的诗句。这时也许在什么芦苇的角落里,残荷的深密处,也有正在想家的人,听了这个声音,能忍得住不冲破他的眼泪,呜咽起来,还费了他的友伴许多唇舌才安慰下这颗颤栗的心?哪能不教我又想起你给我的题目“家”,并且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1.第一节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联系文章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写景的特色。(6分)

13.理解文章最后引用的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含义。(4分)

14.探究本文寄予了作者哪些情思?(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 题。

论发脾气

聂绀弩

听说世俗所谓的大人物中,竟有动辄发脾气的,拍桌子、摔茶碗,诸如此类。发脾气的时候面红耳赤,气促心跳,不但自己吃亏,样子也难看。大人物是要装得有威可畏,有仪可像的,竟肯以难看的样子示人,其中必有不得已者在。什么不得已呢?曰:生活上有不如意的地方。

人生活在社会里面,社会既存制度,是一种使有些人的生活如意,而另外一些人不如意的东西。就现制度说,如果是官,是上司、是师傅、是丈夫、是太太,就比较如意;是百姓、是下属、是徒弟、是妻子、是丫头老妈子,就大不如意。生活上既大不如意,容易动肝火,有发泄的机会就发泄,是不足为奇的。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以为时乖运舛,为天地所不容;及至听见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原来是这两位仁兄在谋害,怎叫他不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呢?

但,大人物在现制度下,应该是属于如意的一方面,为什么也发脾气呢?那是因为不如意的人发了脾气的缘故。不如意的人既然发了脾气,就对于现状不能不有或多或少的危险,促成社会的或多或少的变动。他们是不如意的,也就是贫困的、卑贱的、被侮辱;当然希望这变动,一变动,他们的生活就说不定有多少改善的可能。大人物和他们相反,他是如意的,即在现状之下,是富有的、高贵的、被尊崇;当然不希望变动,一变动,自己的生活就会改恶。纵然是大人物吧,要社会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一成不变,也难以办到,因为社会上真有人的生活不如意,而那些人又出奇地多;真有人在那里发脾气,而脾气又发得出奇地大。如果仍照自己的主观要求,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以缓变应急变,以假变应真变,那自己倒很容易就变成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知是世界跟他开玩笑,还是他跟世界开玩笑。这是大人物之所以有脾气的根本原因。

凡发脾气,必定有对象,对象必定是人;如果对自己发,对草木鸟兽发,那只能算是发脾气的变种,不能列为正宗。同时,凡发脾气,必定是被发的对象哑口无言,或者连声谢罪。否则就是两人吵嘴、打架,而不能叫做某人发脾气了。如果这样,那就有许多人虽有脾气,也不一定有发的机会,百姓不能对老爷发,下属不能对上司发,徒弟不能对师傅发,妻子,尤其是下层社会的,不能对丈夫发,丫头老妈子不能对太太发,那些人多是直接蹂躏他们,使他们的生活不如意的,也就是正应该对之发脾气的,可是他们不能发,一发,生活就会变得更不如意。

百姓不能对官老爷们发脾气;反过来说,官老爷们却可以对百姓发,岂但可发,并且正是发的好对象。一边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边是“不怕官,只怕管”,什么人对什么人发脾气,什么人被什么人发,按部就班,毫不假借。三十几年来,政制有了若干改变,社会也有若干改变,但有些人,尤其是大人物之类,如前所述,本是不愿意改变的,他们的观念,也就真正毫不客气地没有改变。总还以为官是民之父母,某种地位,是古之帝王。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加之社会既在变动,不如意的事本多,要拍桌、摔碗或者看别人拍桌、摔碗之类的事,就传到我们小百姓的耳朵里来了。从大人物常发脾气这事看来,莫非咱们这时代真要向前跨一步了么?

15.请根据文意概括大人物发脾气的原因。(6分)

16.理解“在君主行乎君主,在臣仆行乎臣仆,他们倒是两者都能适应的”这句话的含义?(6分)

17.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6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罗马有一位商人生意失败,陷于人生困境。这时,他的父亲带着他离开罗马的家,来到市郊的一个小镇,爬上一个高高的教堂塔顶。

“往下瞧瞧吧!”父亲说道。

这位商人鼓足勇气,朝脚底下看去。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弯曲的马路,条条都通往罗马。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慈祥的接着说,“你看,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到不了目的地,你就走另一条试试!”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II试题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            固小       武仲   文为               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俚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

20.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                     专著。(2分)

21.“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作者认为其原因是什么?(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边城》中作者赋予了老船夫、杨马兵、顺顺等长辈和翠翠、天宝、傩送等年轻人一种“遵从古礼”的美德,给人们展示了一种无欲无争的人生。

B.长篇小说《家》以20世纪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兴起的历史。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描写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悲剧,王子哈姆雷特最终杀死了叔父,报了仇,但却因饮毒酒而身亡。

D.日本媒体污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为“学匪”,郭沫若写下了《匪徒颂》愤怒反击。该是不仅歌颂了一切社会革命的领袖人物,而且为古今中外一切政治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杰出代表高呼万岁。

E.《茶馆》的戏剧冲突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发展。

23.简答题(10分)

(1)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使用了哪些计谋?请简要叙述其中的一个计谋内容。(5分)

(2)善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这是《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的显著特征,请举两例说明老葛朗台对财富强烈的占有欲。(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如果说,自然界生态影响的是人的生存环境,那么,作为人的生长摇篮的教育,其生态影响的则是人本身!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功不可没。30多年过去了,中国走到了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大多数国民物质生活较之以前有了极大改善,但竞争压力、生活压力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似乎也越来越为社会物化所取代。如何改善教育生态,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数亿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关系到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教育是用来培养人的。而人是什么?人是千差万别的、有思维、有感情、有不同需求的生命个体。让每个来到世上的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才是教育的宗旨和最重要的功能。教育的生态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这是必须直面的。学生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目前,“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生态的大敌。是铁就让其做铁,是钢就让其做钢,应该让每个人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灿烂。

(选自人民日报《教育生态影响中国未来》,作者:赵蓓蓓,有删改。)

24.从材料中看,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3分)

答:                                                                                

25.为什么说教育生态直接影响中国未来?(6分)

26.根据文本,请你说说理想的教育生态具有哪些特点?(6分)



江苏省2014年高考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dí dí zhé dī;C项hé  hài  hái gāi;  C项jiàn  zhǎn jiān  jiàn;  D项 shào  qiào  shào  xiè。

2.【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开展”与“数值”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对象是……”和“面向……”的杂糅:D项,并列不当,“食品”应删除。

3.【答案示例】难道我们在敬老上,要输给外国人吗?

解析根据最后两句中的“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这两名少年身上却荡然无存”和“韩剧中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却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推知结论“难道我们在敬老上,要输给外国人吗?”(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⑴漫画中有个男子,他左手托着只鸟笼,右手比划看手势,嘴里发出乐音,鸟笼里却是只纸折的鸟。在他身后,是许多被砍剩下的树桩。⑵滥砍滥伐将使人们失去美好家园。(人们若不珍惜大自然,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解析】⑴描述画面的内容的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以拓展答案的深度。对此漫画的描述要注意以下要点说:男子、鸟笼、纸鸟、逗鸟、树桩。⑵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此幅漫画揭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5.C(【解析】没:“湮没”或“废止”。)

6.A(【解析】①是范公奏议的内容;④简单陈述了皇上对一些情况的理解;⑥是有关范公从政方面的介绍。)

7.C(【解析】“奏议时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的表述错,原文说的是“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可见“不曲从苟止”是当时谏官的共同品质。)

8. ①至于是与非,赐予或剥夺,完全通过大家讨论来决定。(3分,“予夺”“归”“自用”各1分。)

②因此在这时,皇上常常把政事委托给七八个大臣,朝政却没有什么大的缺失,(3分,“故”“委”“阙失”,各1分。)

③凡是和范公一起肩负议论政事的职责的人,后来大多做了大官,而他却过早的去世了。(4分,“凡” “同时”“言责”“卒”各一1分。)

【参考译文】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贯之的奏议,共有若干篇,他的儿子范世京将其整理成十卷,嘱托我为他作序。

大约从至和以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范公时常担任谏官的职务。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一旦有什么善恶得失,关乎国家的政治,范公无不极尽所能反复地向皇上陈述己见。有时矫正皇上的欲望;有时切磋治国之策;有时辨别忠良与奸佞,以确定是录用还是罢免。奏章有一次两次或达到十多次上奏的,事情有隐秘之处就单独谏奏,有时召集谏官、御史一同商量,自由地抒发己见。仁宗时常虚心采纳他的建议,并因此改变原来的命令,对于兴举、废除之事加以变更,快的马上照办,慢的超过一个月或或规定的时间,有的直到事情过后,但他的建议最终都还是被采用了。在这时,仁宗在位已经很多年了,对人事的真假与群臣是否有才能十分熟悉,正用仁义、宽厚、清静的方式使百姓休养生息,至于是与非,赐予或剥夺,完全通过大家讨论来决定,而不自作主张。他所提拔的以进谏为自己职责的人,像范公这样的,全是当时的优秀人才。范公与同时代的名士也都高兴讲出自己的真实意见,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所以天下的情况通过他们都能使皇上听到,而违背理义的事情时常得不到实行。至于诡诈放纵的事情,敢于做它的人,也总是失败和后悔。因此在这时,皇上常常把政事委托给七八个大臣,朝政却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群臣遵守法律,恪尽职守,天下太平。

顺应民心而不刚愎自用,这就是天啊。仁宗皇帝之所以能仁义得像天一样,以至于在位四十多年,能够承传先皇创立的太平基业,就是因为这个罢了。后世的人如果得到范公留下来的文章,评说那个时代,看到上下之间如此相辅相成,一定会思绪萦回,感念仰慕,发出不可企及的感叹,然后知道那样的时代很难再遇到了。那么,范公的谏言不被堙没,哪里只是表现他的志向,更是用来表明先帝天边的功德啊!

范公为人温和善良,仁慈忠恕,处理政事宽厚平易,爱惜民众。等到身在朝廷,言辞端正,态度严正,是他人赶不上的。凡是和范公一起肩负议论政事的职责的人,后来大多做了大官,而他却过早的去世了。

范公名师道,他的世系相承的先后、籍贯、历任官职、具体事迹,写在当今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

9. (1)【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和诗歌画面的描绘,难度较低。

(2)【参考答案】“岭花”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断肠枝,而作者却说它断肠,此是“无理”,而“岭花断肠”只是因为作者是个断肠人,深刻地传达作者对失官还乡时的郁结。

【解析】赏析本题,只要找出本句的“无理”在何处,妙在何处即可。“无理”一般指不合自然规律,“妙”一般指传达情感。

(3)【参考答案】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图景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

【解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钟,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分写等等,需要联系诗歌写景句逐句分析。

【赏析】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

此为缘景遣怀诗。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荡气回肠,原因在诗人惯用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面而来,结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其中的玄机就在于“莫来好”三字,这三字导入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美感。在特定的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

10.(1)士贰其行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恐美人之迟暮

(4)山川相缪

(5)弃掷逦迤

(6)浑欲不胜簪

(7)学然后知不足

(8)文章合为时而著

11. 【参考答案】作者用多个疑问写出对于“家是什么的”给自己的困惑,(2分)为下文带着这些困惑出门做铺垫,同时也呼应文章结尾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等多方面来考虑。

12. 【参考答案】由高到低,先写天空再写湖上(2分),连用比喻,把月亮比作铁饼、护心镜;把树影比作岛屿(2分),生动形象了写出的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色皎洁的特点(1分),语言优美(1分)。

【解题思路】这道题要求考生从写景的角度、修辞,以及整个语言的风格角度思考。文段中涉及到比喻修辞格。可先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

13. 【参考答案】家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只是没有用心发现而已,以至于苦苦地寻找。(2分)也许在某一天不经意的一瞬间,我们就会突然发现家原来就在自己的心中。(2分)

【解题思路】需要理解含意的句子,在文中某个局部,或为起句,或为结句,大都表明了作者的某一体验,某种见解,命题人要你理解的常常不是该句本身,而是产生这种体验或见解的缘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结句,要综合全文问答,“他”是指家。联系辛弃疾词句的意思不难得出答案。

14. 【参考答案】将没有“开化”之先的人们的固定的家和现在渔民移动的家进行对照,表达了固守家园的人对于家的情感——安逸、苦恼;即将离家的人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迷惘之情。已经离家的人趁中秋之夜表达着对于家乡的思念的悲伤之情:家即使是负担,我们也无法割舍。(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为探究题,要紧紧联系内容进行探究,情思即情感和思考,挖掘每一段的哲理句,总结句。

15.【参考答案】①直接原因:不如意的人发了脾气。对于现状有危险,会促成社会的变动。而大人物则不希望变动,一变动,自己的生活就会改恶。②根本原因:大人物如照自己的主观要求,以不变应万变,很容易就变成日暮途穷,倒行逆施,。

【解题思路】找准答案有效区域。根据第三段开头“但,大人物在现制度下,应该是属于如意的一方面,为什么也发脾气呢?”可知此题答案在此句话的后面,分层后加以概括即可。

16.【参考答案】一那些大人物身份是君主时就向臣仆发脾气,同等,一旦易位便反过来,他可以接受上司的发脾气,(3分)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君与臣、官与民关系的本质矛盾。(3分)

【解题思路】“句不离段”“瞻前顾后”,根据画线句子的前句“自己成了帝王就要发帝王脾气;没有成为帝王,就忍受别人的帝王脾气”可知,大人物对身份的界限拿捏得非常到位。

17.【参考答案】①对比论证,如文章第二段把生活如意者与不如意者的人进行对比纵向对比,文章最后一段把大人物是臣仆接受别人发脾气和是君王时发别人脾气的横向对比一对矛盾体后,便列举发脾气的各种人等层层递进,形象鲜活②例证,如,第2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证明“生活上既大不如意,有发泄的机会就发泄,是不足为奇的”的观点。

【解题思路】本文逻辑严谨,文字生动,从第二段到结束处处对比法,反衬法,例证法,层层递进,形象鲜活。所以很容易找出实例。

18.【立意探索】对于材料作文题,最关键的要根据材料中心确定文章的立意。此段材料可以通过抓关键句法审题立意。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语段的开头写父亲设法让这个失败的商人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接着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他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父亲接下来讲的话就是对前两句话的补述,不难发现,整个材料的中心就在此句。由此可知,材料告诫人们要但你无路可走的时候要学会变通。确实,在人生路上,前进需要勇气,也需要变通,而变通则需要智慧。当我们在原来的道路上不能前进的时候,学会正视现实,做一些必要的改变,环顾左右,就会发现无数条路,条条都是全新的路,这些路最终会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的立意为:(1)为人处世要学会变通;(2)另辟捷径,走出新路;(3)面对困难,再找出路(4)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境界全新(5)学会变通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6)打破常规,换位思考……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善于变通。

19.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

20.文学批评

21.文章样式多样,没有一个人能写出各种文章,而人善于自见其长,而不善于自见其短,从而互相轻视。

【参考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22. A、E(B项应为“衰败的过程”。C哈姆雷特是被毒剑刺中而身亡。D“工业革命”应为“教育革命”。)

23.(1)【答案示例】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曹操派蒋干劝降周瑜,周瑜将计就计,曹操中了反间计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蔡瑁和张允。//苦肉计:黄盖当面顶撞周瑜遭杖责,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黄盖诈降曹操,趁机火烧曹军。//连环计:曹军不习水战,庞统给曹操献计让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表面上是为了解决曹军晕船问题,实际上为日后火攻曹军做准备。

(2)【答案示例】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一纵,向梳妆匣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②教士来给他作临终法事的时候,银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他那似乎已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

24. 【答案示例】让每个来到世上的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25. 【答案示例】①教育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②教育影响着亿万个家庭;③教育影响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每点2分)

26. 【答案示例】 ①具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②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是生命更有尊严;③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