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2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
说明: 说明:1.本试题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页为试题部分,共4大题24小题,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蜕变(tuì) 风韵(yùn) B.烘托(hōnɡ) 沉吟(yínɡ)
C.犷野(ɡuǎn) 骸骨(hái) D.脂粉(zī) 恻隐(c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责无旁贷地伸出手奋力托举起从10楼附下的孩童,瞬间感动全国。
B.林书豪打起球来,眼明手快,反应灵敏,不愧为出色的篮球健将。
C.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高,“90后”基本上是娱乐。
D.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让我们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一双挽扶他人的双手,防止“小悦悦”事件不再重演。
B.今年春季,湛江被省疾控中心列为流感重灾区之一,市区大约8万人左右注射了预防流感疫苗。
C.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授受新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D.春天的湛江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而湛江的天空依然湛蓝,海滩依然迷人,红嘴鸥依然栖息在船头,
②发展经济固然非常重要,保护环境更是刻不容缓。
③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为家乡的美丽而微笑,为湛江的发展而自豪!
④要是机器轰鸣了,高炉烧红了,码头繁忙了,
⑤许多人为钢铁、石化、造纸等大型工业项目入驻湛江而兴奋,认为湛江迎来了繁荣大发展时代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深思。
A.③⑤④②① B.④⑤②①③ C.⑤②④①③ D.②④①③⑤
5.综合性学习考查(6分)
滨海中学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不能离开对名著的阅读。四大名著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例如:鲁智深、孙悟空、关羽、林黛玉等。
(1)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写出与他相关的情节。(写出两个即可)(2分)
名著人物:
相关情节:
(2)读书除了要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你所选择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4分)
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5题。
(一)打开美好的内心
①有个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个同事平时刻薄计较而又玩世不恭,她一直与他拉开距离,只是面子上过得去的应付。当她某天听到他回忆自己大学时的足球往事的时候(他喝了一点酒,叙述里包含着少有的真诚和坦荡),她改变了看法。那一刻,她忽然觉得原来他骨子里也是个善感的、曾经满怀青春激情的人,距离于是一下子近了,两个人成了很好的工作搭档。平时我们看到的多是在社会表面的那个人,也常容易从表面来看待内心,却常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颗善于打开的心,是睿智的、博大的、宽厚的、温柔的,也是让人心生向往的。
②可是,我们常常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是觉得它不够美好,而是担心受到伤害。这使我们在躲避伤害的同时,也将一些阳光关在了外面。很多时候,为了掩盖脆弱,做出一副强硬的姿态;为了掩盖在意,做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越是让自己魂不守舍的事情,越是要显得毫不在意。这个世界伤害确实太多,合理伪装一下是生存需要,毕竟,我们质地柔软的内心经不起太多血肉模糊的磨炼。或许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决定把它深深隐藏着。它很容易结茧,结了茧子的心就不再柔软、不再敏感并漠视周围的一切。后来,我们的心就在我们刻意建造的小囚笼里开始自轻自贱地发霉了,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我们忽略它,它就半死不活给你看。谁都无法想到一颗打开的内心是多么的性感妩媚,只要它够美好。
③看过一篇作家刘玉栋的文章,他写了女人,写了率真,可是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他写的是打开的内心:“我想到了俄罗斯著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1945年冬天一个普通的日子,当时在苏联当外交官的英国人以赛亚·柏林(著名哲学家)突然到阿赫玛托娃寒酸的家中拜访。这一年,阿赫玛托娃56岁,以赛亚·柏林36岁。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身体已经发胖的阿赫玛托娃似乎忘记他们年龄上的差距,对柏林讲起了自己淘气的童年时代,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讲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讲曼杰什坦姆,讲帕斯捷尔纳克……讲到自己被枪决的丈夫、诗人古米廖夫时,阿赫玛托娃泪流满面。凌晨3点钟时,他们吃了几个煮土豆,又谈起了俄罗斯的一些经典作家,普希金、屠格涅夫……他们从日常生活谈到最抽象纯精神性的问题。面对这位比自己年轻得多的陌生人,她不时地为他朗诵自己正在创作的诗歌。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回到宾馆的柏林嘟哝着说:"我恋爱了,我恋爱了。’可实际上,他们连手都没有拉一下,那种精神上的沟通已经把柏林带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阿赫玛托娃是多么的坦率而诚恳,在以赛亚·柏林眼里,她是多么可爱啊!多年之后,以赛亚·柏林谈到阿赫玛托娃时说道:"我只见过她两次,但这给我留下了也许是终生最难忘的印象之一。’”当一个人能够打开内心,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为他敞开的。
④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打开内心,那么他就找到了开启这个世界的钥匙。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内心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已经不需要修一座“钢铁长城”为自己的内心做个“防火墙”。
(《读者》2012原创版,作者祝红蕾)原文有删改)
7.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8. 请概括第①和第③段的事例,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6分)
9.请给第③段划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分)
10.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这个句子的理解(4分)
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已经不需要修一座“钢铁长城”为自己的内心做个“防火墙”。
(二)徐闻,回得去的故乡
①我们在两次台风的夹缝中抵达徐闻。车在黑色湿漉的林子里滑过,海峡对面,海口像一条幻觉里的星河,明明灭灭。
②徐闻,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小城,用真实且梦幻的面目接住了我们。第二天一早,依旧风雨飘摇,虾蟹浮泛,没来得及成熟便脱离树木的香蕉堆成小山。来者五六个,一群长年在广州打拼,把去徐闻当作一次 “放风”的城市生物。这次的带路人黄礼孩不一样,徐闻是他的故乡,不似我们,只为在山水乡间截获一次短而奢侈的喘息。
③“要是有阳光,就更好了啊。”这句话,礼孩在整个旅途中默默念叨了不下十遍。那种遗憾,仿佛一部彩色纪录片,用黑白制式放了出来。我们站在“菠萝的海”前,还是被震撼了,眼前的土地像一块巨大的蒙特里安的抽象画,风则是清甜的,裹挟着某种古老的密码。
④一路上,我总在不自觉地,把两个徐闻进行对比和叠加。存放在脑子里的徐闻,是诗人礼孩用文字和一次次讲故事搭建起来的天地:半岛之南的红土地,三面环绕着蓝色大海,一年四季阳光和雨水丰沛,植物疯长。四面是无尽头的果蔬之海,香蕉海遮天蔽日,木瓜像沙丁鱼一样挂挤吊,一个个菠萝果立在剑般的叶丛中,这里不缺的是海,菠萝的海,茶园的海,甘蔗的海,故事的海,风的海……礼孩常喜欢说的几桩童年小事很“活色生香”,比如,一场雨后,菠萝的海里长出蘑菇,一群孩子用鹧鸪煮蘑菇,或是小鲨鱼山泉水煮菠萝;在隐秘、轻盈的凌晨,跟着母亲在夜色中割香茅,一手露水,空气里满是香茅的汁液……
⑤“山上的花朵/以枯萎的沉默爱着大地/低处的小昆虫/在细叶间做梦/嘘,不要让它们醒来/我们不比它们更懂得去生活”,礼孩的诗像他的人,散淡、谦卑、质朴,有土地的气味,弥漫到尘雾笼罩的城市,像一股秘制配方的风,吹散某种暧昧无力的污浊。作家韩东说:“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我相信,由一个人,能看见他的故乡。
⑥只是,周边的速度引发了我的多疑。国在变,城市化摧枯拉朽,“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似乎大家都在寻找如何逃离故乡、求生获胜而保持发型不乱的方式。像礼孩写到的:“许多事物在失去/风失去翅膀/鸟失去鸟巢/原野失去绿色/光在黑暗中消失/大地无一遮蔽。”学者梁鸿回到故乡,写出一本《中国在梁庄》,那似乎是大多数中国乡村的模型:老屋坍塌,田地荒芜,人走楼空,表面内里千疮百孔。
⑦我有点担心,礼孩文字里的那个徐闻,是不是只停在过去的时间轴上?
⑧这一次,我终于见到徐闻的肉身和最细微的肌理。当我站在菠萝的海前啃着菠萝,当我喝到深夜路边糯软的羊骨粥,当我在台风里的新寮岛上跟台风比赛尖叫跟风电车比赛科幻感,当我拍下水墨画一般的红树林,当我在小苏村的教堂前吃一顿热闹丰盛的家常饭,当我看见图腾般的土狗石雕,当我听着一段段雷州话趣闻……我明白了礼孩说过的那句话:“出生地的地气是一个人一生的元气。”那个他不断离开又不断靠近的地方,现在仍旧可以触摸到亲人的体温和完整的家族谱系,可以把果实还原为花朵。
⑨礼孩已经带了一拨又一拨的朋友回到他的故乡,他们是诗人、摄影家、作家、媒体人、画家……“菠萝的海比北海道还美。”徐闻很小,但可以很自信。
⑩我得到了答案,现在的徐闻,就像世界还小的时候一样,可以骄傲地成为她孩子们舌尖上的故乡、眼神里的故乡、那些庄重事物依然坚固存在的故乡。“你爬上树,从叶片里/取出一滴水,还给河流/取出一朵花,还给土地/取出一条经脉,还给了方向。”在越来越多人被连根拔起时,徐闻,是他们可以安心回去的故乡。
(选自2011.12《羊城晚报》,作者衷声;原文有改动)
【注】黄礼孩,诗人,出生于徐闻县,出版《我对命运所知甚少》等多部诗集。曾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读书。现居广州。
11.第④段中,作者说“一路上,我总在不自觉地,把两个徐闻进行对比和叠加。”请概括说出作者所说的两个徐闻分别指什么?(4分)
12.第③段中划线句照应文中哪句话?(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⑩段句中加点词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1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4分)
15.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鲁迅先生、诗人黄礼孩和本文作者都对此表示了忧虑,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环境、生态、精神道德、文化传统”等方面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16.阅读下面的古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每一情景的概括限两字)(2分)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
(一)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未尝识书具 尝: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3)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4)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忽啼求之 彼其受之天也
B.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从他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
(二)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C. 之万怪之 (责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四、写作(60分)
24.请以“信念的力量”作为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1)字数600以上;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的信息;
(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