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③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陋室铭》中描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魏尚,渴望戍边抗敌的诗句是: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   (3分)

A.等死,死国可乎(等待)             寻向所志( 标记 )

B.人恒过,然后能改(过错)           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 )

C.意暇甚(神情、态度)               又何间焉(参与)

D.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池非不深也(池塘)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8分)

游览武夷山,最美最qiè(  )意的,莫过于在九曲溪中漂流。九曲溪,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因水绕山行折成九曲而得名。九曲溪自上而下有九道河湾,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溪水有时如镜,竹筏轻荡□溪水有时湍急,浪花飞溅。当你乘坐古朴竹筏漂流而下,抬头可观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嬉浪花。那种yōu(   )然,那种闲情,那种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受油然而生。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qiè (    )意         yōu(    )然

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2分)

   结合语境,在第句“□”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

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写出。(2分)   

4.综合性学习(8分)

“共建美丽南平、推动绿色发展”是2014年南平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开展了“美丽南平·绿色城市”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情系乡村我分析】为了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南平市政府对县市(区)乡村各方面的建设情况开展调查,下面是其中三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请你研读下表,写出结论。(2分)

村民对乡村建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人数:500人)


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

公路建设

96℅的村民表示十分满意。村村公路都铺上水泥,方便快捷。

文化建设

80℅的村民表示比较满意。乡镇建有文化健身广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有室外健身、唱戏、看电影、舞龙等。

公厕建设

30℅的村民表示满意。部分乡村没有公厕。有的乡村虽有公厕,但较脏。

【美化环境我评说】“垃圾分类处理”是建设美丽南平的一项举措。请你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2分)

【材料】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生活垃圾中不易降解的物质,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受到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这些危害……

【宣传武夷我点赞】为打造绿色旅游城市,学校开展征集武夷山旅游广告语的活动,请你从下面征集到的广告语中选择一则品析其妙处。(2分)

A.地球之绿肺,世界之氧吧。

B.茶香飘万里,山水迎八方。

【展示成果我参与】为推进美丽南平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学校要在大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下则新闻的标题,请你帮助拟写这则新闻的标题。(2分)

据“福建市直机关党建网”报道,为展示南平市“共建美丽南平、推动绿色发展”的精神风貌,5月28日,南平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绿色新区·美丽南平”主题摄影展。摄影展围绕“四绿”主题,从绿之魂 、绿之韵、绿之魅、绿之梦四个篇章,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用光影定格时代变迁,诠释“美丽南平、绿色新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收到2000多件作品。《武夷山最美花园》、《高速建设进行时》、《清风竹影》等一批作品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阅读(59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B.《骆驼祥子》中虎妞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C.《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他因为解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

6.阅读《童年》选段,填空。(3分)

他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往凳子上拖。我拼命挣扎着,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头。他痛得叫了起来,一下子将我摔到了凳子上,摔破了我的脸。“把他给我捆上,我要揍死他!”……他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倒了。

选文中的“他”是 _________(填人物),他打“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7.阅读《水浒》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4分)

那妇人道:“休要高声。却才一个黑大汉来家中,教我做饭,莫不正是他。如今在门前坐地,你去张一张看。若是他时,你去寻些麻药来,放在菜内,教那厮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却对付了他,谋得他些金银,搬往县里住,去做些买卖,却不强似在这里剪径!”

李逵已听得了,便道:“叵耐这厮,我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这个正是情理难容。”

划线句中“他”是谁?请简述李逵给他银子的前因后果。(100字左右)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8~12题。(16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杂然而前陈者(       )         弈者胜(       ) 

游人去而禽鸟乐(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至 于负 者 歌 于 途             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 乐

11.原文填空。(2分)

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               。

本文的主旨句是:                  。

12.第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浅谈细读》,完成13~16题。(13分)

谈细读

杨葵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阅读都是速读和细读并存。从书的角度而言,有的完全经不起细读,比如很多畅销小说、随笔合集,粗翻翻还行,细读会发现“太水”了;而又有一些书,速读完全读不出好,简直是暴殄(tiǎn)天物。阅读的收效,与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

    去年,买了一本新翻译的《方丈记·徒然草》,这本小书据说在日本家喻户晓,大致相当于中国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书做得很漂亮,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读得索然寡味,毫无被打动之感。这两天北京连日阴雨,窝在家里无意间挑了这本《方丈记·徒然草》细读,不想这一读完全不一样,突然就字字入心,欲罢不能。两次阅读感受如此不同,主要在于阅读速度。

    书读得太快,像旅人只顾赶路,无暇驻足欣赏沿途美景,而书中字里行间往往美景密布,无数细节动人心魄。 比如《方丈记·徒然草》书中这样的段落——“清早眺望往来冈屋的船只,感到自身如那船后白波,恰盗得满沙弥风情。傍晚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效源都督琵琶行。”如速读,就是一堆华丽句子堆砌,必须细读才会读出其中的蕴意。白居易长诗《琵琶行》里写到“枫”,而日语里“枫”字发音同“桂”,所以文中会说“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如此丰盈至美,不细读如何领略?

    在今天这样以更高更快更强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作家写作面临的现实之一是,你费九牛二虎之力推敲文字,使其更精炼,但是读者没有那份耐心,他们反而会喜欢那些“水货”,因为那些废字废句,正好适合了一目十行的粗心。

    速读”和“水货”就像一对黑白双煞,“速读”流行,“水货”才有市场,“水货”反过来又助长“速读”的流行。问题是,我们干吗要读得那么快?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4期,有删改)

13.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3分)

14.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水货”的意思。(2分)

15.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5分)

16.同样是讲“读书”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四)阅读《一朵一朵的阳光》,完成17~20题。(20分)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了探身子,他想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8.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线句和加点词。(6分)

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3分)

男人了探身子,他想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在空中。

19.“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答两点即可)(6分)

20.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三、写作(60分)

21.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利己,利人,利社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宽容他人或被人宽容的经历?是否耳闻目睹过有关宽容的故事?是否对宽容有深刻的感受?请以“宽容是温暖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文体规范。不得套作。6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12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每横线处1分,错1字该横线处不得分)

2.(3分)(C)

3.(8分)(2分)  惬   悠            (2分)顾名思义         

(2分)分号(;)   (2分)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感受油然而生。

4.(8分)(2分)示例一:村民对乡村建设中公路建设满意度最高,文化建设次之;对公厕建设最不满意。 

示例二:村民对乡村建设中公路建设和文化建设较满意,对公厕建设不够满意。

示例三:乡村建设中的公路建设、文化建设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肯定,农村的公厕建设、卫生状况不如人意。

(2分)示例: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或:减少垃圾量,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或:减少污染,减少土地污染,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2分)A.示例一:运用比喻(或对偶),突出了武夷山的绿色环保和清新空气。

示例二:运用比喻(或对偶),体现了武夷山绿色旅游城市的特征。

示例三:运用比喻(或对偶),体现武夷山树木多,空气好的特点。

B.示例一:运用夸张(或对偶、拟人),展现了武夷山丰富的茶资源和山青水秀的美景。(同时体现了武夷人笑迎八方客的热情。)

示例二:运用夸张(或对偶、拟人),介绍了武夷山茶香、山青(美)、水秀(美)的特点。

(修辞1分,品析1分)

(2分)南平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绿色新区·美丽南平”主题摄影展

二、阅读(59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5.(3分)B  

6.(3分)外祖父(外公)(1分)示例一: 我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入染缸染成蓝色(2分)。示例二:我染坏了外祖父(外公)的一块布(2分)。

7.(4分)他是李鬼(1分),李逵回家接母(探亲),碰上了冒充自己的李鬼(假李逵)拦路抢劫(1分)。李逵大怒,把他打倒在地。李鬼慌忙求饶,假称家有老母,冒充李逵抢钱财是为了赡养老母(1分)。李逵不忍心杀“孝子”,不但放了他还给他银子(1分)。

(二)文言阅读

8.(4分)摆开(摆放)     下棋    离开    以……为乐

9.(4分)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 秀”:茂盛、繁茂  译对1分)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 丝竹”:音乐 译对1分)

10.(2分)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        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乐

11.(2分)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   醉能同其乐(1分)

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三)议论文阅读(13分)

13.(3分) 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

14. (2分)粗制滥造的作品(或者:质量低劣的作品,废话成篇的作品,低俗的作品)

15.(5分)论证方法(2分):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3分):示例:以自己(两次)阅读《方丈记·徒然草》(不同)的感受为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这一中心论点(2分)。

对比论证(3分):示例:将自己第一次速读《方丈记·徒然草》,读得索然寡味,与第二次细读,读得字字入心,欲罢不能(或:将自己两次读《方丈记·徒然草》不同感受)对比(1分),突出强调了“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这一中心论点(2分)。(其中分析1分,作用2分)

16.(3分)

示例一:不能(1分)。因为本文论述的是“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这一观点(1分),而材料讲的是“坚持读书大有益处”,二者侧重点不同(1分)。

示例二:不能(1分)。因为本文论述的是“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这一观点(1分),而材料讲的是“广泛阅读(略读),粗略了解历史,大有好处”,二者侧重点不同(1分)。

示例三:不能(1分)。因为本文论述的是“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这一观点(1分),而材料讲的是“只要读书态度端正,就能挤出时间来读”,二者侧重点不同(1分)。

示例四:不能(1分)。因为本文论述的是“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这一观点(1分),而材料讲的是“读书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者侧重点不同(1分)。

(四)记叙文阅读(20分)

17.(4分)示例一:负罪逃跑(伤人外逃、犯错外逃)的男人(1分)在妻子的宽容善良或亲情(爱、家人、妻儿、妻子)的感召下醒悟(2分),决定自首。(认罪伏法后回家好好生活。)(1分)

示例二:妻子的宽容善良或家人(妻儿)的爱(2分)唤醒了负罪逃跑的男人(丈夫)(1分),男人决定自首。(认罪伏法后回家好好生活。)(1分)。

18.(6分)(1)(3分)渲染天气的炎热;突出男人在烈日烘烤下痛苦难忍的感受;与下文三次描写男人喝水后的清凉舒适感觉照应;突出逃跑在外的男人处境艰难;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男人向男孩要水喝埋下伏笔。(3分。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二点得3分,意近即可。)

(2)(3分)看到多年未见的儿子时,对儿子的爱抚(关爱)、愧疚(能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和遭到儿子拒绝的尴尬之情(难为情)(1分)。

19.(6分)示例:勤劳。从早到晚忙农田,忙家务,一点空闲都没有。 宽容(善良)。原谅丈夫错误行为,撑起家庭,执著等待丈夫回来。 坚强。丈夫负罪逃跑,面对压力,她没有倒下,独自抚养儿子,撑起家庭。 乐观。坚信负罪逃跑的丈夫会回来自首(坚信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有一天,也会照着丈夫的脸。或:坚信家人的亲情能唤起丈夫对家庭的热爱,唤醒丈夫敢于承担罪过的勇气)。  执著。坚持几年等待丈夫回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细心。担心丈夫回家后,因为门前大树遮挡,看不到房子而失望回去,砍了门前树。 爱家(重视亲情):丈夫负罪逃跑后,艰难地撑起家庭,守住家庭,等候丈夫回来。(或:她认为家庭成员就像一朵一朵的阳光,必须抱成团,连成片,不能散开。)(谈到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与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20.(4分)篇末点题,与标题“一朵一朵的阳光”呼应;首尾呼应,与文章开头描写阳光呼应;点明文章的中心(或篇末点题),亲情的温暖、爱的力量唤醒了负罪逃跑的男人自首;通过写景暗示家的团圆、爱的力量让男人鼓起勇气,决定自首。(从结构和内容上各谈一点,每点2分)

三、写作(60分)


项目

类 别

A内容

B语言

C篇章

评分细则


一类卷(54-6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语言流畅

没有语病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54分)。

②在这基础上其中一项出色的,评一类中(55-57)。

③两项出色的,评一类上(58—59分)。

④立意深、构思巧、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评满分。

二类卷(45-53)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偶有语病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

以4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②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

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36-44)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尚具体

语言尚通顺

语病不多

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

②其中B项比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18-35)

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条理不清楚

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②其它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0-17)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病严重

文理不通

结构紊乱

不能完篇

以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

②其它两项尚好的,酌情加分;

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说明:1.漏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每个扣0.5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

3.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情扣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