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觅食mì 惧惮dàn 萧索xiāo 臆测yì
B.山麓lù 栈桥jiàn 惘然 mǎnɡ 煞白shà
C.汲取jí 诅咒zǔ 孕育yùn 窒息zhì
D.亵渎xiè 搓捻cuō 芳馨xīn 繁衍 y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禀告 滑稽 险象叠生 随机应变
B.归咎 潺弱 骇人听闻 恪敬职守
C.鄙夷 阴霾 囊萤印雪 肃然起敬
D.匀称 酬和 望眼欲穿 鳞次栉比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 南岸。
② 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③ 上帝久久地伫立 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④ 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 和认真。
A.渡过 肃穆 凝视 专注
B.度过 肃静 凝望 专心
C.度过 肃静 凝望 专注
D.渡过 肃穆 凝视 专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C.“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
的速度和质量。
D.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我省将在普通高考中启用首次考生身份验证系统。
B.5月17日,广元少年康亮模仿结绳逃脱,自吊房梁5小时,险些送命。
C.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D.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诫兄子严、敦书 》) (3分)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3分)
10.诗词鉴赏。 (4分)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11.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2分,每小题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 《行路难(其一)》)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⑤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⑥请写出一句带“柳”字的诗句:
四、议论文阅读(12分)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散文阅读 (18分)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写过《天使望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15.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 (4分)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17.第①段、第⑦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
18.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 (3分)
19.第⑤段提到了劳伦斯,第⑽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 (4分)
六、综合性学习(14分)
20.仿写。 (4分)
请仿照下面《雨之歌》中对“雨”的描写,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
例句: 雨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仿写:
21.综合性学习活动。 (4分)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某班的主题班会上,正在模拟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学校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文艺竞赛活动,召开现场发布会。由体育委员担任新闻发言人,代表校方回答现场提问。
升学加分是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同学问道:“参加表演的同学能否凭获奖证书在升学时得到加分?”发言人回答:“加分的问题,我知道得不多,不好说,这个你懂的。”答毕,会场充满了笑声。
①对“你懂的”,有人评价为巧妙,有人评价为圆滑。你赞同哪个评价,请说出理由。 (2分)
②如果用反问句去质疑“你懂的”,你将怎样说? (2分)
22.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6分)
①《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 ,被誉为“ ”,作者是法国作家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3分)
②《水浒》的作者在塑造那些梁山好汉时,非常注意写出他们性格上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的共性是 ,但鲁智深 ,李逵 。(3分)
七、写作 (60分)
23.半命题作文 (60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
1.B 2.D 3.A 4.C 5.B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6.D 7.B 8.C
三、翻译、鉴赏、默写 (22分)
9.(6分)
①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未翻译出关键词“是非”、“大恶”1个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
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未翻译出关键词“牺牲”、“加”、“信”一个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扣满为止)
10.(4分)
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
11.(12分)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以咨诹善道 ⑤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⑥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每小题2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四、议论文阅读 (12分)
12.(3分)
答: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13.(4分)
答: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2分)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2分)
14.(5分)
答: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3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分)
五、散文阅读 (18分)
15. (4分)
答:为了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一种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一点1分)
16. (4分)
答:“融化”在这里指人扎根大地,生养在天地之间,化成了大自然的孩子;(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2分)
17. (3分)
答:第①段引用的作用是点题,(1分)并引出下文对父亲、对故乡的描写;(1分)第⑦段主要引出下文对故乡嫩江的描写。(1分)
18. (3分)
答:父亲苍白、瘦削,眼睛明亮有神,有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2分)父亲的艺术气质补救了我粗犷而失之细的性格。(1分)
19. (4分)
答:相同点:两人都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思,在精神上都与故乡紧密相连;(2分)不同点:劳伦斯把怀乡情思看成是地域之灵的吸引,而沃尔夫则认为这是对父亲的寻找。(2分)
六、综合性学习 (14分)
20.(4分
示例:
仿写:风 我是悲者的呜咽,是上天的怒火,是母亲的抚爱。或者:雾 我是猎者的罗网,是空中的舞者,是美人的面纱。
(用了比喻或拟人1分,排比1分,句子通顺2分)
21.(4分)
①答:示例:同意巧妙的评价;借用热词,短短的三个字,不但使自己摆脱了不便说、不能说的尴尬,而且还获得了对方的认同(理解)。或者同意圆滑的评价;发言人恭维了对方,推卸了可能会有的责难,看似在回答,其实并没有。(2分)
②答:示例:“如果我懂,还需要提问吗?”或者“我懂的,你懂吗?”或者 “你不说,我怎么懂呢?”等等。(2分)
22.(6分)
①文学经典; 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 (每空1分)
②共性: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每空1分)
七、写作 (60分)
23.作文半命题。 (60分)
作文评阅要严格按照《等级评分标准》进行。
等 级 评 分 标 准
【说明】
①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②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 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⑤ 作文评分时全员平均分控制在42分-45分之间。
(二○一四年六月二日)
乐山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24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觅食mì 惧惮dàn 萧索xiāo 臆测yì
B.山麓lù 栈桥jiàn 惘然 mǎnɡ 煞白shà
C.汲取jí 诅咒zǔ 孕育yùn 窒息zhì
D.亵渎xiè 搓捻cuō 芳馨xīn 繁衍 y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禀告 滑稽 险象叠生 随机应变
B.归咎 潺弱 骇人听闻 恪敬职守
C.鄙夷 阴霾 囊萤印雪 肃然起敬
D.匀称 酬和 望眼欲穿 鳞次栉比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 南岸。
② 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③ 上帝久久地伫立 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④ 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 和认真。
A.渡过 肃穆 凝视 专注
B.度过 肃静 凝望 专心
C.度过 肃静 凝望 专注
D.渡过 肃穆 凝视 专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C.“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
的速度和质量。
D.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我省将在普通高考中启用首次考生身份验证系统。
B.5月17日,广元少年康亮模仿结绳逃脱,自吊房梁5小时,险些送命。
C.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D.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2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诫兄子严、敦书 》) (3分)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3分)
10.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11.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2分,每小题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 《行路难(其一)》)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⑤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⑥请写出一句带“柳”字的诗句:
四、议论文阅读(12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散文阅读 (18分)
寻找父亲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写过《天使望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文章改编自《父亲·故乡·地之灵》)
15.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 (4分)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17.第①段、第⑦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
18.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 (3分)
19.第⑤段提到了劳伦斯,第⑽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 (4分)
六、综合性学习(14分)
20.仿写。 (4分)
请仿照下面《雨之歌》中对“雨”的描写,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
例句: 雨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仿写:
21.综合性学习活动。 (4分)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某班的主题班会上,正在模拟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学校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文艺竞赛活动,召开现场发布会。由体育委员担任新闻发言人,代表校方回答现场提问。
升学加分是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同学问道:“参加表演的同学能否凭获奖证书在升学时得到加分?”发言人回答:“加分的问题,我知道得不多,不好说,这个你懂的。”答毕,会场充满了笑声。
①对“你懂的”,有人评价为巧妙,有人评价为圆滑。你赞同哪个评价,请说出理由。 (2分)
②如果用反问句去质疑“你懂的”,你将怎样说? (2分)
22.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6分)
①《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 ,被誉为“ ”,作者是法国作家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3分)
②《水浒》的作者在塑造那些梁山好汉时,非常注意写出他们性格上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的共性是 ,但鲁智深 ,李逵 。(3分)
七、写作 (60分)
23.半命题作文 (60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乐山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
1.B 2.D 3.A 4.C 5.B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6.D 7.B 8.C
三、翻译、鉴赏、默写 (22分)
9.(6分)
①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未翻译出关键词“是非”、“大恶”1个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
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未翻译出关键词“牺牲”、“加”、“信”一个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扣满为止)
10.(4分)
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
11.(12分)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以咨诹善道 ⑤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⑥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每小题2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四、议论文阅读 (12分)
12.(3分)
答: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13.(4分)
答: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2分)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2分)
14.(5分)
答: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3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分)
五、散文阅读 (18分)
15. (4分)
答:为了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一种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一点1分)
16. (4分)
答:“融化”在这里指人扎根大地,生养在天地之间,化成了大自然的孩子;(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2分)
17. (3分)
答:第①段引用的作用是点题,(1分)并引出下文对父亲、对故乡的描写;(1分)第⑦段主要引出下文对故乡嫩江的描写。(1分)
18. (3分)
答:父亲苍白、瘦削,眼睛明亮有神,有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2分)父亲的艺术气质补救了我粗犷而失之细的性格。(1分)
19. (4分)
答:相同点:两人都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思,在精神上都与故乡紧密相连;(2分)不同点:劳伦斯把怀乡情思看成是地域之灵的吸引,而沃尔夫则认为这是对父亲的寻找。(2分)
六、综合性学习 (14分)
20.(4分
示例:
仿写:风 我是悲者的呜咽,是上天的怒火,是母亲的抚爱。或者:雾 我是猎者的罗网,是空中的舞者,是美人的面纱。
(用了比喻或拟人1分,排比1分,句子通顺2分)
21.(4分)
①答:示例:同意巧妙的评价;借用热词,短短的三个字,不但使自己摆脱了不便说、不能说的尴尬,而且还获得了对方的认同(理解)。或者同意圆滑的评价;发言人恭维了对方,推卸了可能会有的责难,看似在回答,其实并没有。(2分)
②答:示例:“如果我懂,还需要提问吗?”或者“我懂的,你懂吗?”或者 “你不说,我怎么懂呢?”等等。(2分)
22.(6分)
①文学经典; 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 (每空1分)
②共性: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每空1分)
七、写作 (60分)
23.作文半命题。 (60分)
作文评阅要严格按照《等级评分标准》进行。
等 级 评 分 标 准
基础 等级 50分 | 一等(50-45分) | 二等(44-38分) | 三等(37-25分) | 四等(24-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结构合理 语言通畅 字体清楚 标点规范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字数 | 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结构合理 语言较通畅 字体较清楚 标点较规范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字数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结构较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不够清楚 标点不够规范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300字以上 | 偏离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 内容空泛 条理不够清楚 语病多 字迹难辨 标点不规范 不符合文体要求 不足300字 | |
发展 等级 10分 | 较深刻(2分) | 较丰富(3分) | 较有文采(3分) | 有创意(2分) |
有独特而深刻的体验,感情真挚。 | 选材新颖,表达具体,情感细腻。 | 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和表现力 。 | 构思精巧,结构、语言等有个性特征。 |
【说明】
①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②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 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⑤ 作文评分时全员平均分控制在42分-45分之间。
(二○一四年六月二日)